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完宥的意思、完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完宥的解释

宽宥;赦免。《新唐书·李勉传》:“ 关东 献俘百,将即死,有叹者, 勉 过问,曰:‘被胁而官,非敢反。’ 勉 入见帝曰:‘寇乱之污半天下,其欲澡心自归无繇。如尽杀之,是驱以助贼也。’帝驰骑完宥,后归者日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完宥"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保全并宽恕,强调对有过错者予以宽容处理,使其免受严厉惩罚或得以保全。具体解析如下:

  1. 字义拆解与组合:

    • 完:本义为完整、保全。《说文解字》:“完,全也。” 引申为使完整、保全、成全之意。
    • 宥:本义为宽恕、赦免。《说文解字》:“宥,宽也。” 引申为宽容、饶恕、谅解。
    • 完宥:二字结合,意为“保全并宽恕”或“宽大处理以保全”。指对有罪过或过失的人,不仅予以宽恕,还尽量使其免受损伤(如免于刑罚、保全官职、名誉或性命等),带有使其处境得以“完整”保全的意味。
  2. 语境与用法:

    •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司法、政治或人际交往中对犯错者的处理方式,强调一种较为仁慈、宽厚的态度。
    • 例如,在描述官员审理案件或君主处置臣下时,若采用“完宥”,则表示不仅免于重罚,还尽可能维持其原有地位或体面。
  3. 近义词与辨析:

    • 宽宥:侧重于宽容、饶恕本身,是“完宥”的核心组成部分。
    • 赦宥:特指依法免除或减轻刑罚。
    • 原宥:原谅、谅解。
    • 完宥 相较于单纯的“宽宥”或“赦宥”,更强调在宽恕的同时力求保全犯错者的整体利益或状态(如官职、身份、生计等),带有“从轻发落并维持原状”的意味。

权威来源参考: 由于“完宥”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极少,主要见于古籍或专业研究。其释义主要基于对古汉语字词的训诂学分析及古代文献用例的归纳。可参考以下权威辞书和资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该词典是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详尽的权威工具书之一,对“完”和“宥”的释义及引申义有详细说明,其组合义“完宥”可据此推导。 (请注意,在线访问可能需要订阅或图书馆权限,实体书版本更为可靠)。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这部词典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对单字“完”和“宥”的释义清晰,并常提供古代文献例句,有助于理解其组合用法。 (此为出版社介绍页面,词典内容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数据库)。
  3. 《说文解字》(许慎 著):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对“完”(全也)和“宥”(宽也)的本义解释是后世辞书的基础。 (此为第三方整理资源,可供参考字形及基本释义)。
  4. 古籍用例:虽然直接包含“完宥”一词的公开可查古籍原文在常见数据库中较难检索,但研究古代法制史、政治制度或特定历史人物传记的学术著作中可能会分析到类似处理方式(如“曲法全宥”、“矜宥保全”等),其精神与“完宥”相通。可关注如《唐律疏议》、《资治通鉴》及相关研究论著中关于宽刑、恤刑、恩赦的论述。

“完宥”意指保全性地宽恕,即在宽恕罪过或过失的同时,尽力维护犯错者的整体利益或原有状态,使其免受过度损害。这是一个蕴含古代仁政、恤刑思想的词汇,体现了处理过错时追求宽严相济、保全人格或生计的理念。其释义主要依据权威古汉语辞书对“完”、“宥”二字的训释及组合逻辑推导,并可在研究古代法制与文化的学术资源中找到相关理念的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完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完宥”由“完”(完全、彻底)和“宥”(宽恕、赦免)组合而成,意为完全宽恕、彻底赦免,强调对过错或罪行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

2.历史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李勉传》的记载:唐代李勉劝谏唐德宗赦免被胁迫从贼的俘虏,认为若尽数处决会失去民心,最终德宗采纳建议,“驰骑完宥”,使得归降者日益增多。这一典故体现了“完宥”在政治决策中的应用,即通过宽大处理争取人心。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词

5.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时可能遇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彻底宽恕”的核心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新唐书》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历史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宴拜宠本份笔管出家儿雌蜺从嫁聪明叡知诞澁雕虫小巧叠肩定情东奔西逃发莹封胡羯末浮一大白该切工贼购备灌濡冠绅果酱孤惸寒局悍虏槐位怙富蹇运焦朋家至户到笄导搢铎境土金星礜石九天仙女坎坷不平勒面灵鼗理头离众偏称偏异轻媚瞿塘少常沈刻诗魂水到鱼行唐圃讨负腾越曈曈吞墨握素披黄兀日下家霞楼先天崤嶔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