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土的意思、茅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土的解释

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陵 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李善 注:“《尚书纬》曰:‘天子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下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 唐 李颀 《行路难》诗:“ 汉 家名臣 杨德祖 ,四代五公享茅土。” 明 何景明 《醉歌赠子容使湖南》:“圣朝分封重茅土,词林礼乐超前古。”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茅土已先沧海变,桃花休向墓门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茅土”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中的专用术语,主要用于象征诸侯的封爵与领地。以下为详细解释:

1.词源与仪式背景

古天子分封诸侯时,会筑五色土坛(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按封地方位取对应颜色的土,用白茅包裹后授予受封者,作为其建立封国社稷的凭证。这一仪式被称为“授茅土”,是周代以来分封制的核心环节。

2.象征意义

3.历史文献佐证

汉代文献如《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中记载:“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表明茅土与封爵赏赐直接关联。蔡邕等汉代学者也多次提及这一制度。

4.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词典(如)提到“茅土”引申为“贫瘠环境”,但此释义缺乏权威典籍支持,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误用或引申。主流文献中,“茅土”均指向分封含义。

5.文化影响

茅土制度强化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观念,后成为历代王朝分封藩王的范本,直至明清仍有类似仪式的变体。

“茅土”是古代政治权力与领土象征的结合体,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分封制度展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纬》《汉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茅土》是什么意思?

《茅土》是一个词语,意为茅草和土壤。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茅”和“土”。茅指的是茅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常用来盖房屋或作为材料。土则是指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茅土》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茅土》的拆分部首是茅(艸)和土(土)。茅的拆分部首是艸,读音是cǎo,表示与植物相关的东西。土的拆分部首是土,读音是tǔ,表示与土壤有关的事物。

《茅土》的笔画分别是6画和3画。

《茅土》的来源和繁体

《茅土》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语。它的意义源自于茅草和土壤的用途和重要性。繁体字“茆土”可以用来代替“茅土”,虽然字形不同,但意思相同。

《茅土》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茅土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古汉字的演变过程并不明确,我们无法确定其确切的古代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茅土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

《茅土》的例句

1. 他是茅土的建筑师,精通利用茅草和土壤建造美丽的房屋。

2. 这片茅土充满了生命力,适合种植各种绿色植物。

《茅土》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茅草、土壤、茅舍、土地

近义词:茅草土、草土、青草土

反义词:石头、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