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麵糊桶”。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二折:“[家童云:]相公,喒回去来。[正末唱:]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麵糊桶。”
“麪糊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比喻两个层面理解,主要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盛放面糊的容器。面糊是面粉与水调制的糊状物,常用于制作面食或粘贴物品。例如,元代张可久在《醉太平·无题》中提到的“水晶环入麪糊盆”,这里的“麪糊盆”即指装面糊的器皿。
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强调环境复杂、难以理清。如元杂剧《扬州梦》中“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麪糊桶”,形容主人公想逃离混乱的人际关系或环境。关汉卿《救风尘》也以“麪糊盆”代指是非场所。
指代糊涂或固执的人(较少见)
部分文献(如《村乐堂》)用“麪糊盆”形容不明事理的人,但此用法更偏向“麪糊盆”而非“麪糊桶”。
《麪糊桶》(mian hun tong)这个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麪(mian)指的是面粉、面食,糊(hun)指的是糊状物,桶(tong)指的是一种容器。因此,麪糊桶指的是一种装有面糊的桶状容器。
《麪糊桶》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具体的来源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看出它是由三个常用汉字组成的,所以它的出现可能是基于对这些汉字常用意义的衍生。
该词没有繁体字写法,因为它是一个新的词汇,繁体字使用主要限制在一些传统场合和地区。
古时候,麪糊桶可能会以不同的汉字写法来表达。比如,麪可以使用「麪 」或者「麪面」,糊可以使用「糊」或者「魄」,桶可以使用「桶」或者「木桶」等不同写法。
1. 妈妈用麪糊桶将面糊舀入热锅中煎饼。
2. 这个厨房里有一个用来装面糊的麪糊桶。
组词:麪糊(mian hu,面糊)、桶(tong,容器)。
近义词:面糊桶。
反义词:空桶(指没有装任何东西的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