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麵糊桶”。比喻糾纏不清的是非之地。 元 喬吉 《揚州夢》第二折:“[家童雲:]相公,喒回去來。[正末唱:]早跳出這柳債花錢麵糊桶。”
“麪糊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比喻兩個層面理解,主要來源于古典文學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盛放面糊的容器。面糊是面粉與水調制的糊狀物,常用于制作面食或粘貼物品。例如,元代張可久在《醉太平·無題》中提到的“水晶環入麪糊盆”,這裡的“麪糊盆”即指裝面糊的器皿。
比喻糾纏不清的是非之地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強調環境複雜、難以理清。如元雜劇《揚州夢》中“早跳出這柳債花錢麪糊桶”,形容主人公想逃離混亂的人際關系或環境。關漢卿《救風塵》也以“麪糊盆”代指是非場所。
指代糊塗或固執的人(較少見)
部分文獻(如《村樂堂》)用“麪糊盆”形容不明事理的人,但此用法更偏向“麪糊盆”而非“麪糊桶”。
《麪糊桶》(mian hun tong)這個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理解:麪(mian)指的是面粉、面食,糊(hun)指的是糊狀物,桶(tong)指的是一種容器。因此,麪糊桶指的是一種裝有面糊的桶狀容器。
《麪糊桶》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具體的來源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看出它是由三個常用漢字組成的,所以它的出現可能是基于對這些漢字常用意義的衍生。
該詞沒有繁體字寫法,因為它是一個新的詞彙,繁體字使用主要限制在一些傳統場合和地區。
古時候,麪糊桶可能會以不同的漢字寫法來表達。比如,麪可以使用「麪 」或者「麪面」,糊可以使用「糊」或者「魄」,桶可以使用「桶」或者「木桶」等不同寫法。
1. 媽媽用麪糊桶将面糊舀入熱鍋中煎餅。
2. 這個廚房裡有一個用來裝面糊的麪糊桶。
組詞:麪糊(mian hu,面糊)、桶(tong,容器)。
近義詞:面糊桶。
反義詞:空桶(指沒有裝任何東西的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