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稼穑的意思、稼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稼穑的解释

[sowing and reaping] 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士爰稼穑。——《书·洪范》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高后纪赞》

详细解释

(1).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 教民稼穡。”《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穡,殖五穀。”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穡,击壤乐农功。”

(2).指农作物;庄稼。《诗·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穡卒痒。” 朱熹 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穡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稼穑”是汉语中表示农业活动的传统词汇,其核心含义包含种植与收获两大农事环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稼”指播种谷物,“穑”指收割谷物,合称后泛指农业生产劳动。这一概念在《尚书·无逸》中已有记载:“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强调农耕活动的辛劳与重要性。

从构词法分析,“稼”字从“禾”部,本义为谷物种植,《说文解字》释为“禾之秀实为稼”;“穑”字从“禾”从“啬”,《说文解字》解作“谷可收曰穑”,二者组合后形成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代称。在古代文献如《诗经·魏风·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表述,更赋予该词对社会分工的价值评判。

现代汉语使用中,“稼穑”除保留原意外,常引申为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象征。这种语义演变在《汉语大词典》中列为第二义项,例证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稼穑既成为周代的重大事件,故凡从事稼穑的人便成为‘众人’。”

网络扩展解释

“稼穑”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读音与字形

    • 读音为jià sè(均读第四声)。
    • 字形上,“稼”由“禾”(谷物)与“家”(家庭)构成,体现农耕为家庭生计之本;“穑”由“禾”与“啬”(节俭、收获)组成,强调收割与储存的关联。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特指农业劳动中的播种(稼)与收割(穑),如《诗经·魏风·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引申义:泛指所有农事活动,如《晋书》称“稼穑者,国之本也”,凸显其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地位。
  3. 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

    • 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典籍,如《书·洪范》载“土爰稼穑”,将土地与农耕直接关联。
    • 古代常以“稼穑艰难”形容农事辛劳,如唐代储光羲诗句“田秋稼穑黄”,反映农耕对民生的重要性。
  4.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如“民务稼穑”“稼穑黄”等,保留对农业劳动的尊崇。
    • 也引申为“辛勤劳动与收获”的象征,如“不事稼穑”批评不劳而获的行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汉典》《诗经》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暧日庵摩勒杯羹之让变生不测不謟承露虫子畜民耽心打喯儿德容兼备阽危之域动履多物防锈漆风生兽鼢鼠富春山居图公议观测广斥故俦姑舅国而忘家洪论话谈晦黯极丑借秦进改九能绝根,绝根儿拘讯居移气,养移体雷野辽壤密筵牧民努劲儿盘店槃槃庖脍评裁评定屏毗婆母乾竺青华仙真糗粮蓐医商胡摄居收教说怀四言恬荡天职突明完卵西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