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拒的意思、抗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拒的解释

[resist;defy] 抵抗并拒绝

鲜能抗拒

详细解释

(1).抵抗。《宋书·索虏传》:“ 德祖 随方抗拒,颇杀虏,而将士稍零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太子左卫率 羊侃 坐 东掖门 ,部分经略,一宿皆办,遂得百餘日抗拒兇逆。” 浩然 《艳阳天》第二四章:“他看到人多势众,看到一股子不可能抗拒的力量。”

(2).拒绝。 宋 范仲淹 《奏为修永洛城乞勘鞫》:“其人即合依禀罢修,不合坚执抗拒。”《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浩 素畏季父赋性刚暴,不敢抗拒,又不敢明言 李氏 之事,遂通媒妁,与 孙氏 议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拒”是由“抗”与“拒”组成的并列式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抵抗和拒绝”。从构词法分析,“抗”本义为用手抵挡,《说文解字》释作“扞也”,而“拒”表阻止,《广雅》注为“违也”,二者结合后形成双重否定意味的复合动词。

在语义范畴中,该词包含三层内涵:

  1. 物理抵抗:指用力量阻止外力侵入,如“抗拒强敌的进攻”(据《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2. 心理抵触:表示主观意识层面的不接纳,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心里虽这般抗拒,面上却不敢违拗”;
  3. 法律术语:特指对抗执法行为,如《刑法》中的“抗拒抓捕”构成加重情节(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数据库)。

现代汉语使用中呈现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常接抽象宾语,如“抗拒命运/诱惑”;二是多用于书面语境,口语中“抵抗”“抵制”使用频率更高。商务印书馆《新华同义词词典》指出,与“反抗”相比,“抗拒”更强调被动防御性,而“反抗”侧重主动出击性。

网络扩展解释

“抗拒”是一个汉语动词,发音为kàng jù,其核心含义是抵抗并拒绝,通常指对外界的压力、要求或诱惑采取不接受的立场。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抵抗与拒绝
    指对某种外在力量(如命令、压力、诱惑等)进行明确抵抗,并表现出拒绝态度。例如:“抗拒命令”“抗拒不合理的做法”()。

  2. 强调坚定立场
    个体通过行动或态度表明不愿妥协或屈服,如“奋力抗拒”“无法抗拒的力量”()。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1. 对抗压力或命令

    • 例1:“如有抗拒大军者,破城之日,满门诛戮。”(出自《三国演义》,)
    • 例2:“苦难的降临不可抗拒,但勇者会直面挑战。”()
  2. 拒绝诱惑或改变

    • 例:“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3. 法律或权威语境

    • 例:“抗拒执法”表示对法律执行的抵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引证与延伸

  1. 历史文献

    • 《宋书·索虏传》提到“德祖随方抗拒”,描述军事抵抗()。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用“抗拒凶逆”强调对抗暴力的决心()。
  2. 现代用法
    浩然在《艳阳天》中用“不可能抗拒的力量”形容集体行动的强大()。


五、总结

“抗拒”既可用于具体行动(如抵抗敌人),也可用于抽象情境(如拒绝诱惑),其核心在于主动抵抗与明确拒绝。英文对应词为resist()。

别人正在浏览...

按部崩溜篦刀不谐采生层峦迭嶂船夫春头储蓄银行黵面蹈火探汤房陵根性攻逐光国鼓姬鼓拍皓首黄牲鹘沦蹐地跼天解疑鹫山具列具领扛半拉子活蓝本老婆舌头了期辽丑眉间锁墨兵谟盖募缘疏孴合儜弱霹雳手平心静气千陌起馆倾装戎服入局散朗上纲商务代表处赡老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审权属娄顺成嗣君私僮脱冠托戒外妇危旆相板祥华香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