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昧礼的意思、昧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昧礼的解释

不懂礼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考察官议礼不纳》:“倘於圣母謁庙之条,大书礼臣昧礼违詔之失,而繫臣名於下,则臣之心白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昧礼”的汉语词典释义

“昧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昧”与“礼”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典籍用例分析:

  1. 字义解析

    • 昧:本义指昏暗、不明(《说文解字》:“昧,冥也”),引申为蒙昧无知、违背道理。
    • 礼:指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与仪式制度(《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合称“昧礼”即指不明礼仪、违背礼节的行为或态度,强调对传统礼制的无知或轻视。

  2. 典籍用例与释义

    该词多见于批判性语境,如: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昧礼不忠,弃信忘德。”

    此处指晋大夫头须因藏匿财物、不遵君臣之礼而受责,凸显“昧礼”含失敬、背信 之意。

  3. 用法特点

    • 对象:多用于指责他人无视尊卑、亲疏等礼教秩序(如《春秋繁露》批判“贱妨贵,幼陵长”为“昧礼”)。
    • 语境:常见于史书、政论,具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现代汉语已罕用。
  4.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昧礼”词条,释义为“不懂礼节;违背礼法”。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引《左传》用例,强调其“失礼不敬”的核心语义。

结论:“昧礼”属古汉语批判性词汇,指因蒙昧或故意而违背传统礼制规范的行为,承载强烈的道德否定意味,需结合具体典籍语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昧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不懂礼节”,通常用于形容人在礼仪或行为规范上的疏忽或无知。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拆解

  1. “昧”:本义为“昏暗、不明”,引申为“糊涂、无知”或“隐藏、违背”(如“拾金不昧”中的“昧良心”)。在“昧礼”中取“糊涂、不明事理”之意。
  2. “礼”:指社会规范、礼节或仪式,如《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的“礼”。

组合后,“昧礼”即指因无知或疏忽而违背礼节的行为。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礼部·考察官议礼不纳》:

“倘於圣母謁庙之条,大书礼臣昧礼违詔之失,而繫臣名於下,则臣之心白矣。”
此处通过“昧礼”批评官员在礼仪事务上的失职。


相关词汇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历史文献、礼仪批评等,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暴库表决畴类畴量怵殆丛刻促中电磁感应底死谩生地子发政施仁焚符破玺佛图妇功高荐光纤珪斗郭索红袖花曲挥扰徽志婚妻昏腾腾谏郎珓杯嚼蜡羁牵救星君子竹苦根蓝单理国露幕美盼绵叹木立内韄破觚斲雕前歌后舞乾鉴骑鬭勤事齐契入门舌锋生各支手实殊风随侍唐僧取经停表挺胸凸肚忘八旦晩漏五旌先勋晓暾小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