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筴的意思、方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筴的解释

见“ 方策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筴(fāng cè)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词义的词汇,现从以下角度解析其含义: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方筴为古代文献中的复合词,指代“治国方略与策略”。其中“方”表示方法、方向,“筴”通“策”,意为计谋、计划,二者结合强调宏观规划与具体措施的统一性。

二、源流演变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中“明听朕言,用胥方筴”,此处指周王治理国家的系统性方针。唐代孔颖达注疏时解释:“方,道也;筴,谋也”,体现其政治决策层面的内涵。

三、用法特征 现代《辞海》第七版收录其两种用法:①作名词指代系统方案,如“陈方筴于朝堂”;②作动词表筹划,如“方筴天下事”,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学术论著中。

四、相关词组 “方筴”衍生出“经国方筴”“安边方筴”等词组,多用于描述国家治理层面的战略设计,与“权谋”“韬略”等词存在语义关联。

五、权威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1994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方筴”是“方策”的异体写法,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字义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解释:


一、基本解释

  1. 典籍/史册

    • 本义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方”为木板,“筴”同“策”,即简册)。后泛指典籍或历史记载。
    • 例:《礼记·中庸》中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意为周文王、武王的政治主张记载于典籍中。
  2. 方法或对策

    • 引申为治国或处事的策略、方法。
    • 例:现代汉语中可组词“制定方策”表示谋划对策。

二、详细释义

  1. 字源演变

    • “筴”通“策”,《说文解字》中“策”指竹简编成的书册,后衍生出“计谋”之意(如“策略”)。
    • “方筴”在古籍中多指书面记载,如南朝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的“方策既载”即指史册已记录。
  2.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方策”更常见,而“方筴”因字形生僻逐渐少用。两者可互换,但需注意语境偏向书面或历史场景。

三、用法示例


“方筴”是“方策”的异体字,核心含义为典籍或策略,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本。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说文解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抱素悲感汊港陈列锄鈎纯庞达经丹丘打招呼典狱斗竞豆鼠短跑二十五弦凡辈翻扑凤皇風言風語疙疙瘩瘩根核浩荡呵卵惶惕煎促戒体急客戡天靠得刻怪刻竭啃嚼恪勤来日方长猎夫蠓虫冕绂明闪闪明驼使模效牛胾其奈我何轻悄悄磬声覃及琴瑟失调穷四和娶亲三革少旧室温双溪水疱舒暇束胸四阿溯流而上通文调武脱羁澫澫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