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麻沙本的意思、麻沙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麻沙本的解释

古书版本名。 福建 建阳 麻沙镇 附近,盛产榕树等木材,质地松柔,易于雕板,自 南宋 至 明 ,该地书籍刻印业极为发达,所印书销行全国。然讹误多,其质量次于 杭州 及 四川 所刻本。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若麻沙本之差舛,误后学多矣。” 程千帆 徐有富 《校雠广义》第四章第三节:“还有一点应当说明的就是 建阳 麻沙镇 所刻书,由于粗制滥造,当时及后世都获得了不好的名声。麻沙本几乎成了劣本的代称。”亦省称“ 麻沙 ”。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顺庵词》今麻沙尚有之,但少读者。” 金 刘仲尹 《夏日》诗:“床头书册聚麻沙,病起经旬不煮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麻沙本”是一个古籍版本学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 定义与起源
    指中国福建省建阳县麻沙镇自南宋至明代刻印的书籍版本。因当地盛产榕树等松软木材,易于雕刻印刷版,使得刻书业兴盛,形成了“建本”体系的重要分支(建阳及建瓯刻本统称建本)。

  2. 历史地位与特点

    • 麻沙镇与崇化坊并称“图书之府”,所刻书籍流通全国,甚至远销朝鲜、日本。
    • 优点:取材便利、刻工成本低,促进了文化传播。
    • 缺点:因木质松软,印刷次数多后版面易磨损,导致字迹模糊;且校勘不精,讹误较多,质量逊于杭州(浙本)和四川(蜀本)刻本。
  3. 文化评价
    宋代周煇在《清波杂志》中批评麻沙本“差舛误后学”,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也将其列为版本考据的重要反面案例,反映了其“量大质次”的双面性。

注意:部分低权威性来源(如)将“麻沙本”解释为成语,意为“事物的本质”,此说法与古籍版本学领域的主流定义不符,建议以权威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麻沙本》的意思

《麻沙本》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三个汉字组成。它指的是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经书或著作的版本。

拆分部首和笔画

《麻沙本》的拆分部首是“麻”和“沙”,其中“麻”音是“麻”,部首是“麻”部,笔画数是11;“沙”的音是“沙”,部首是“水”部,笔画数是8。

来源

《麻沙本》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佛教文献和经典。在佛教中,麻沙本是指般若等重要经典的版本。这些经文是由佛教僧侣手抄而成,保存在沙漠、山谷或麻草纸上,所以得名为麻沙本。

繁体

《麻沙本》的繁体字是「麻沙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麻沙本》一词在古代常用的写法是「麻沙→本」。

例句

1. 这本《麻沙本》是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版本。

2. 学者们正在研究《麻沙本》的校注和演变历史。

组词

1. 麻纸:以麻为原料制成的纸张。

2. 沙漠:干燥的沙地区。

近义词

1. 经本:指佛教经典的版本。

2. 典籍:指古代经书、文献等重要著作。

反义词

1. 出版物:指经过印刷、出版的图书、报纸、杂志等。

2. 数码版: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