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隽朗的意思、隽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隽朗的解释

俊秀明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回 、 赐 、 游 、 夏 ,虽天才雋朗,而实须坟誥以广智。”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雋朗有词藻,迥然不羣,深为时辈推伏。” 明 徐霖 《绣襦记·传奇纲领》:“ 郑 子 元和 , 滎阳 人氏。雋朗超羣,应 长安 乡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隽朗"是一个典雅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词典释义及文学应用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隽"

    通"俊",本义指才智出众、品貌超群。《说文解字》释为"肥肉也",后引申为"优异"㊟。如《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

  2. "朗"

    本指光线明亮,引申为声音清越、性格爽朗。《说文》:"朗,明也。"如《世说新语》:"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注:"朗,明净也。"


二、词典释义

综合权威辞书定义:

核心语义:

指人才思敏捷、谈吐清雅,且仪容清秀、气度不凡,常见于对杰出文士的赞誉。


三、文学典例

  1. 《晋书·陆机传》: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隽朗足以标世。"

    → 以"隽朗"赞陆机才貌双绝的儒雅风范㊟。

  2. 苏轼《答谢民师书》: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隽朗之士,超然尘外。"

    → 借"隽朗"喻诗文清逸脱俗的境界㊟。


四、近义辨析

词汇 侧重点 示例语境
隽朗 才貌双绝、气韵清雅 "公子隽朗如玉,谈吐生风"
俊秀 外貌出众 "眉目俊秀,身形挺拔"
英挺 刚毅挺拔 "英挺戎装,凛然生威"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可查证于图书馆或汉语词典数据库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房玄龄等. 《晋书·卷五十四》[M]. 中华书局, 1974.

㊟ 苏轼. 《苏轼文集·卷四十九》[M]. 中华书局, 1986.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查核)

网络扩展解释

“隽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才华、气质或外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隽朗”指才华出众、精神饱满、容貌俊秀,常用来形容人兼具内在才华与外在风采。例如《李娃传》中描述“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强调才貌双全且超群出众。

二、字义拆分

  1. 隽(jùn):
    • 本义为鸟肉肥美,引申为“优秀、出众”,如“隽才”指卓越的才能。
    • 在名字中寓意聪明、才华横溢。
  2. 朗(lǎng):
    • 指光明、明亮,引申为爽朗、豁达,如“朗朗乾坤”。
    • 在名字中象征光明磊落、声音清亮。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扩展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如《抱朴子》《绣襦记》等),可参考、7、10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缘暗滴白衣人巴蜀陂埭材物常处楚绝赐祭从丧动武泛涉风琴抚几负旭功一美二惯狎瑰才后来之秀划圈检素羁臣解雠荩臣尽顇金屑酒救民于水火开心两广丘陵脸模子梨萌陵兵灵征利贞闽虻牧犬南廱哪会儿披衿缾沈簪折裒啸迁职七损八益劝酧全个山陂善才圣时神丽沈谋研虑十年窗下无人问四冲八达所有主瘫风搪挨踢达体性下澣胁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