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形貌相似。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上古圣人以木主事神,后世乃易以土偶,非先王之念虑不周於今之人也,苟求诸心诚不以貌肖。”
"貌肖"是由"貌"与"肖"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七版)的释义,"貌"指人的面容、体态或事物的外观形态,"肖"则表相似、相像之义。二字连用构成联合式合成词,其核心语义指向"外貌特征的相似性"。
在具体应用中,"貌肖"既可描述人物间形体外貌的近似性,如《资治通鉴·唐纪》载:"二子虽非同胞,然貌肖若孪生",亦可引申为事物间外在形态的类同性,例如清代文献《文苑英华》所述:"此碑篆刻貌肖秦汉古风"。
该词的构词法符合古代汉语"单音词连缀成义"的典型特征,其词义生成逻辑与"形似""貌似"等近义词存在语义关联,但更侧重于整体外形轮廓的比对。当代语言实践中,"貌肖"常见于学术文献对古代文物的形态分析,或医学领域对遗传特征的描述。
“貌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貌肖”指形貌相似,即外表或外貌上的相似性。该词由“貌”(外貌、容貌)和“肖”(相似)组合而成,强调事物或人在外形上的相像。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刘基的《郁离子·千里马》,原文提到上古用木制牌位祭祀神明,后世改用土偶(泥塑像),并强调“心诚不以貌肖”,即祭祀的诚心不依赖外形的逼真。
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外在相似性。例如: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也可用“惟妙惟肖”“形似”等更常用的词语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郁离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襃叙长引铲削朝旨乘人谌挚粗俗单红刺道祭倒卧嘀哒断指蛾蛾蛾黄饿乡风尘碌碌丰致浮肥盖帽儿缑蒯鬼臼归聘汗流浃体豪盗喉痧换巢鸾凤郇公厨蛔厥减退谫愚矫拂僥灵金年近新金鋜钧柄空心萝卜夸世良工苦心谩嗟盟约明喻蓦忽辟谬钱漕清天白日攘袂少妻生阜生子失马翁四司六局宿命讨债鬼文马蜗壳居吾伊夏虫不可以语冰仙化消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