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丰致 ”。
亦作“ 丰緻 ”。1.风采韵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香筒》:“ 香筒儿 ,有一段 湘妃 的丰致。”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你看侍儿生得这等丰緻,那 鱼玄机 不知更当如何。” 清 颜自德 《霓裳续谱·名花皓月多丰致》:“名花皓月多丰致,人为花月费神思。”
(2).指诗文的韵味,情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周用》:“尚书( 周用 )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絶句尤有丰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山谷 《猩猩毛笔》诗,不失 唐 人丰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鲍海门》:“其诗苍劲,音节鏗然,有 北地 、 信阳 之风,而丰緻过之,故名重一时。”
“丰致”是一个古雅且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丰满美好的姿态、风韵或情致。它强调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饱满而优雅的美感,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风韵或景物的意趣。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参考:
美好的姿态与风韵
指人或事物呈现出的丰满、优美、有韵味的姿态。多用于形容女子仪态万方或自然景物的盎然意趣。
例: “她举止娴雅,丰致嫣然。”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237页(商务印书馆,2020年)。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饱满的情趣与韵味
引申为事物蕴含的浓厚情趣或艺术感染力,如诗文、书画的意境之美。
例: “此画笔墨淋漓,别具丰致。”
来源: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345页。
构词解析:
“丰”取“丰盈、充沛”之意(《说文解字》:“丰,豆之丰满者也”);
“致”取“情致、意态”之义(《玉篇》:“致,意态也”)。
二字组合强调“充盈之美”与“雅致之态”的融合。
来源: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段玉裁注。
历史用例:
明清小说常见此词,如《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丰致,比初见时越发标致。”
来源: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校注本)。
词汇 | 侧重方向 | 与“丰致”差异 |
---|---|---|
风韵 | 风度韵味(多指成熟美) | 更重气质,少“丰盈”之意 |
丰姿 | 外在体态之美 | 侧重形体,少“情致”内涵 |
标致 | 相貌精致 | 仅指外表,无神韵延伸 |
现代语境中,“丰致”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或仿古表达,日常口语罕用。其权威释义可参考以下工具书:
虽未单列词条,但“丰”“致”二字释义可佐证复合词逻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
明确收录“丰致”词条,释为“风采韵致”(第10册,第312页)。
(注:部分学术资源需机构权限访问,公众可通过图书馆或出版社官网查询纸质书。)
“丰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风采韵致
指人的仪表风度或事物的姿态韵味。例如:
诗文的韵味与情趣
用于形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或情感表达。例如:
其他补充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古典语境,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赏析传统诗文或描述古典事物时仍具表现力。
百密一疏宾筵髲鬀不学面墙吃不上次比丛涂爨薪觕砺澹澉雕甍兜巾斗巧断想多谋善虑革造寡见少闻鳏夫孤童还拜阖闭黑眉乌嘴何苦荷珠黄龙痛饮画轴毁泯护于涧茶骄霸娇利驾御稽较矜负经治匡立酷儒棱侧殓衣猫猪駡座麽那缪紾曩踪年齿逆祀叵奈穷奢极欲蠕活神盖十哲四世同堂随常桃花饭剔挑污毁屋兽县丞项浦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