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th (treaty) of alliance;convention] 结盟时所订的誓约或条款、协议
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结盟时所订立的誓约或条约。《周礼·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史记·黥布列传》:“夫 楚 兵虽彊,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 义帝 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汉 之与 吴 ,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自书懺文,投池水中,与神明共盟约。” 廖仲恺 《革命继续的功夫》:“这同盟会的盟约,有四项大事要大家信守的。”
“盟约”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团体或个人为共同利益或目标而缔结的誓约或协议。例如,《史记》中记载楚汉战争时提到“背盟约而弑义帝”,体现了盟约的约束性。
总结来看,“盟约”既是历史中常见的政治外交形式,也是现代社会合作关系的象征,其核心在于通过书面或口头的约定建立互信与责任。
盟约(méng yuē)是指两个或多个组织、国家、团体或个人之间所达成的一种正式协议或契约。它是通过相互交换承诺或宣言,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实现共同利益或达成共同目标的约束性文件。
盟约的整体结构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皿(pán),右边的部首是言(yán)。
盟约的拆分笔画依次是:皿(2画)+ 言(7画)= 9画。
盟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语,具体的来源尚无确切记载。在繁体字中,盟约的写法保持原始形态,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盟约的写法与现代一样,由两个部首组成,即皿(pán)和言(yán)。
1. 经过多次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一项重要的盟约,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
2. 盟约规定双方必须尽职尽责,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1. 盟约书:指具体写下来的盟约内容,通常由双方签署并遵守。
2. 严肃盟约:指有着严重后果或相应惩罚的盟约。
近义词:合同、协议、契约。
反义词:背约、失约、违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