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少正的意思、少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少正的解释

古官名。 西周 始置。为六卿之长“正”的副职。《书·酒诰》:“厥告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 孙星衍 疏:“少正者,正人之副。”《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夏, 晋 人徵朝於 郑 , 郑 人使少正 公孙侨 对。” 杜预 注:“少正, 郑 卿官也。”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三:“ 周 制六官之长曰正,则其贰谓之少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少正"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古代官职名称

"少正"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设立的官职,位列"六卿"之一,属于副职长官。其中"少"指副职(如"少师""少傅"),"正"指长官(如"大正")。该官职主管刑法狱讼,地位仅次于"大正"(即司寇),相当于后世的刑部侍郎。此释义源自《周礼·秋官》的职官体系记载,并见于《左传》《孔子家语》等典籍。

二、字义溯源与构词解析

  1. "少":此处取"副贰、次一级"之义(《说文解字》:"少,不多也",引申为副职)。
  2. "正":指主管、长官(《尚书》:"官正",孔传:"正,长也")。

    二字组合体现古代职官制度中"正副职"的层级结构,类似构词如"少师""少保"。

三、历史典故与语义延伸

因鲁国大夫"少正卯"被孔子诛杀一事(见《荀子·宥坐》《史记·孔子世家》),"少正"在后世文献中偶被借指异端学说代表者。但此用法属引申义,非本义。需注意该事件的历史真实性存在学术争议。

四、现代词典释义要点

权威辞书均以官职定义为第一义项:


参考来源依据:

  1. 《周礼·秋官司寇》(中华书局点校本)载职官体系,明确"大司寇"与属官层级。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少正"词条释义及书证。
  3.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夏,晋人徵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杜预注:"少正,卿官"。
  4. 《荀子·宥坐》及《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少正卯的记载。
  5. 王肃《孔子家语·始诛》对少正卯"五恶"的论述(需注意文献真伪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少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少正(拼音:shǎo zhèng)是西周时期设立的官职,属于“正”的副职,位列六卿之长(即高级官员)的辅佐职位。例如《左传》中提到郑国曾派遣“少正公孙侨”应对晋国的召见,说明其地位相当于卿官。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西周始置,主要职责是辅助“正”处理政务,属于中央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
  2. 职能:作为副职,少正需协助管理国家事务,尤其在祭祀、外交等场合承担具体职责(如《尚书·酒诰》中记载其参与酒礼的监督)。

三、文献记载

四、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资料将“少正”作为人名使用,寓意为“年少正直”,但此用法与历史官职无直接关联,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五、总结

“少正”的核心含义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高级副职官名,常见于《尚书》《左传》等典籍。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诸侯国的具体职能,可参考《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本象鬯宣潮田吃力驰意触蹶诞兴彫困犯而不校幡然悔悟废革蜂糕風漪工艺流程跪谢过硬号角弘新猳国近视絶脉聚集款式老太乐而忘忧愣住立竿见影蝼螲纶綍陆谢满面慢条丝礼昴星梅籔疟蚊迫切翘首以待起承转合奇诞倾河穷言杂语全环食桑榆煖三沐赡遗神耀蛇足数列痰宫劈历特识田具天齐天网烣恢,疏而不漏条华投讬托居微画温清定省温裕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