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纳的意思、敷纳的详细解释
敷纳的解释
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书·益稷》:“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孔颖达 疏:“使陈布其言而纳受之。” 蔡沉 集传:“敷纳者,下陈而上纳也。”
词语分解
- 敷的解释 敷 ū 布置,铺开,摆开:敷设。敷陈(铺陈,详细叙述)。敷衍(a.叙述并发挥,亦作“敷演”;b.做事不够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c.勉强维持)。 涂上,搽上:敷药。敷粉。 足够:入不敷出。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敷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敷纳”指臣子向君主陈述治国策略,君主择其善者采纳。其中“敷”意为陈述、铺陈,“纳”指接受、采纳,强调君臣间的建言与采纳关系。
2.出处与注释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益稷》:“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 孔颖达疏解释为“使陈布其言而纳受之”,即臣下陈述建议,君主接受。
- 蔡沉集传进一步说明:“敷纳者,下陈而上纳也”,强调自下而上的进言与采纳过程。
3.文学应用
古代诗词中常以“敷纳”表达对贤臣献策的赞许,如:
- 宋代范成大《李粹伯侍御挽词二首》:“公昔参敷纳,人期到辨章。”
- 明代倪岳诗句:“董贾贤良初献策,唐虞敷纳正求才。”
4.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敷纳”已不常用,多出现在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决策机制。
5.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原文或古代汉语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敷纳(fū nà)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接受、接纳。它是由“敷”和“纳”两个字组成。
“敷”的部首是“攵”(头部),“纳”的部首是“纟”(纤维)。根据笔画顺序,“敷”有12画,“纳”有6画。
“敷纳”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是「敷納」。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敷是用「敷」字,纳是用「納」字。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敷纳了我的意见,作出了相应的改变。
2. 这个工作机会可以敷纳你的技能和能力。
3. 政府已经敷纳了市民的诉求,开始采取行动。
一些与“敷纳”相关的词汇:
组词:敷衍、接纳、敷设、招纳、规纳
近义词:接受、采纳、容纳、欣纳
反义词:拒绝、抵制、排斥、驳斥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