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maged] 残破损坏
桥梁破损
(1).破坏。《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诚暴猾贼之锋,摧矜夸之巧,昭示天下,破损其业,足以慙之矣。”
(2).残破损坏。 明 叶宪祖 《寒衣记》第二折:“ 刘 家大舅!俺看你衣衫破损,多应囊橐空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 杨朔 《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3).破裂;损伤。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水浒传》第九八回:“ 琼英 见他来的凶猛,手拈石子,望 李逵 打去,正中额角。 李逵 也吃了一惊,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却是不曾破损。”
“破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多用于描述具体物品(如衣物、建筑、机械)或抽象事物(如事业、关系)的损坏状态,常见于文学、日常对话及技术性描述中。
破损(pò sǔn)是一个动词,表示物体经历了破裂或损毁,不再完好无缺。当一个物品受到撞击、刮伤、衰老或其他原因导致质量变差、状态不佳时,它可以被称为破损。
破损的拆分部首是“石”,它是由具有相关意义的字形组成的。石部表示该字与石头或岩石有关。破损的总笔画数为14,包括了一些复杂的笔画组合,例如“丿”、“十”等。
破损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汉字字典中,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繁体字“破損”与简体字的意义相同,只是笔画形状稍有不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破损也不例外。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㔴”,它的形状更接近于现在的繁体字。这种写法在古籍和铭文中可以找到。
1. 这个花瓶破损了,需要小心处理以免进一步损坏。
2. 这本书页角破损了,看起来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破碎、损坏、受损、破烂、破裂等可以与破损作为同义词使用的词汇。
近义词:损毁、毁坏、破坏
反义词:完好、完美、无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