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maged] 残破损坏
桥梁破损
(1).破坏。《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诚暴猾贼之锋,摧矜夸之巧,昭示天下,破损其业,足以慙之矣。”
(2).残破损坏。 明 叶宪祖 《寒衣记》第二折:“ 刘 家大舅!俺看你衣衫破损,多应囊橐空虚。”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 杨朔 《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3).破裂;损伤。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水浒传》第九八回:“ 琼英 见他来的凶猛,手拈石子,望 李逵 打去,正中额角。 李逵 也吃了一惊,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却是不曾破损。”
“破损”是现代汉语常用复合词,由“破”与“损”两个单音节词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释义,“破”指“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损”指“减少或失去原有的效能”。二字组合后,“破损”特指物品因外力作用或自然老化导致物理形态的残缺与功能缺失。
从词性特征来看,《新华词典》(第12版)将其标注为动词兼形容词,既表示“使物品损坏”的动作过程(如“运输中容易破损古籍”),也可描述物品呈现“已损坏”的状态(如“书页破损严重”)。
在语义范畴上,《汉语大词典》将其与近义词“损坏”进行区分:“破损”侧重描述可见的物理性损伤,如陶瓷碎裂、纸张撕裂等;而“损坏”可包含功能性失效等不可见损害。该词常见于文物保护(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指南)、物流管理(GB/T 27923-2011包装规范)等专业领域,用以精确描述物品的受损程度。
“破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多用于描述具体物品(如衣物、建筑、机械)或抽象事物(如事业、关系)的损坏状态,常见于文学、日常对话及技术性描述中。
坝基贝典边幕贬义词布头牋巢饮城建撦拽齿鞋匠翠凤带来对掌饵糕風帆風箒抚畜拂心浮跃购赏官鸡鞼盾骨碌碌国柄鼓征行衞皇城回节蹇蹷眷厚蠲洁蕨萁举子业孔明灯梁苑隋堤联席隶释六榷务隆望路人枚贾明眸皓齿努臂前三后四且末青蛇轻意乞士群鸿戏海撒吞色挠设都绳削讨试帖书亡魂丧魄完身微陋五人冢小千世界席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