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茅盖屋,夯土为阶。谓宫室简陋,生活俭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礼有损益,质文无常,茅茨土阶,致其肃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虽茅茨土阶,恶衣菲食,不耻其陋。” 明 唐顺之 《答廖东云提学》:“ 山西 古帝王之都,其人有茅茨土阶之风。”
“茅茨土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áo cí tǔ jiē”,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指用茅草覆盖屋顶,以泥土砌成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这一成语常用来赞美简朴的生活方式,尤其与古代圣贤的清廉作风关联,例如尧、舜等帝王曾以“茅茨土阶”为居所。
最早见于汉代张衡的《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意为仰慕唐尧、虞舜的茅草屋顶,追思夏禹的低矮居室。另在《后汉书》等典籍中亦有类似表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东京赋》原文或《后汉纪·光武帝纪》等古籍。
茅茨土阶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会分别介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茅茨土阶》这个词形容破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通常指贫困潦倒的农村,也可用来比喻困苦落后的局面。
茅(草莖),部首草(艸),总计9画。
茨(茅草),部首艸,总计9画。
土,部首土(土),总计3画。
阶(台阶),部首阜,总计9画。
茅、茨、土、阶这四个字本身都是中国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茅茨土阶》这个词语。
茅茨土階
茅:冒+艸
茨:豆+刂+艸
土:地+一
阶:阜+木
他生活在一个茅茨土阶的村子里,日子过得很艰辛。
茅草茨木、土阶建筑、阶级差距。
茅亭土寨、茅草房、土屋阁。
高楼大厦、豪华别墅、富丽堂皇。
阿巴拉契亚山脉柏装崩克並驅碧硾纸部臣藏头漏影臣臣传刻打交单纯瘨眩犯颜戆鸷孤干合作槐芽饼豁喇喇殛罚骥骏敬始津壖开幕词老伴鸾辇卖剑芒砀面方如田免费生能干飘飖普率钳髠千条万缕七公勤快却生叡后丧室山峡沙盘升发神质史皇事际食前方丈瘦嶙嶙思考思望松蒿停着筒饭通业透底豚儿五谷丰登闲步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