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ndstorm] 强风吹起地面粗沙在空中飞扬的现象
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常见于我国北方的春季。《人民日报》1974.12.4:“地处沙区风口的 靖边县 ,一九五七年发生沙暴七十二天,一九七一年减少到十九天。”《人民日报》1982.3.9:“据 河南省 民权县 的气象记录,五十年代中后期,每年遮天蔽日的沙暴天数平均为17.8天,而七十年代以来,每年平均仅为一天左右。”
以下是对“沙暴”一词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沙暴(sand storm)是沙尘暴的一种类型,特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卷入近地面层形成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与之相对的尘暴(dust storm)则主要涉及更细小的尘埃颗粒,二者统称为沙尘暴。
主要源于三个因素:
多发于中国北方春季,尤其是新疆南部、河西走廊等沙源地。据记载,靖边县1957年曾出现72天沙暴(引用气象数据)。
在文学或社会语境中,常比喻为局势动荡或混乱状态,例如“经济沙暴”“政治沙暴”等抽象化表达。
注:如需了解沙暴防护措施或历史重大沙暴事件,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最新防灾指南及气象年鉴数据。
沙暴,是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沙字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右边是少(少许的意思),表示少量、几点;暴字的部首是 日(日字头),右边是要(要求、争取),表示必须、马上。
沙暴这个词的来源非常简单直接,即沙尘暴的简称。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大量沙尘被风吹起,在形成高速风暴的同时,强大的风力会将大量沙尘携带在空中,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
在繁体字中,沙暴的写法同样是沙尘暴的简称。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差异。沙字古代的写法类似于“少”字的上面加上一个横折,表示取少量;暴字古代的写法较为复杂,上面是日字头,下面是“忙”字,表示日忙。
以下是一些关于沙暴的例句:
1. 强烈的沙暴袭击了这个地区,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土味道。
2. 部分居民由于沙暴的影响,纷纷佩戴口罩来防范沙尘的侵蚀。
以下是一些与沙暴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沙尘暴、风暴、沙塵狂沙、沙尘天气
近义词: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沙尘滚滚、黄尘扑面
反义词:晴朗、无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