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腹下转动琴弦的轴。 宋 苏轼 《欧阳晦夫惠琴枕》诗:“轮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之三:“徽軫不得荐,欂櫨亦何补?”亦借指琴声。 唐 卢纶 《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诗:“悮以音声祈 远公 ,请将徽軫付秋风。”
“徽轸”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文献用例考释。《汉语大词典》中“徽”字本义指三纠绳,后引申为标志、符号,如琴徽(琴面标识音位的圆点);而“轸”原指车箱底部横木,又有转动、调整之义,如琴轸(古琴上调节弦松紧的轴)。二字连用可见于唐代刘长卿《听弹琴》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徽轸何寂寞,此曲空复传”,此处“徽轸”代指古琴整体,暗含礼乐文化的传承意象。
在器物学层面,《考工记》载“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印证“轸”作为器物部件承载着传统文化象征意义,而“徽”作为音律标识,二者共同构成古琴这一礼器的核心要素。当代学者林西莉在《古琴》专著中指出,徽轸系统是古琴实现“一器备三籁”声学特质的关键结构。
关于词语“徽轸”的详细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引用或古琴结构,可参考《欧阳晦夫惠琴枕》及《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等文献。
蔼彩白石粲柏堂鳖鱼不题才思谗巧楚璧翠駮怠缓导轮大生德佑顶名替身恫心独对放礮方执工笃购私贯侯寡信轻诺诡躁旱雷合不来花柳人家缓报黄棍贿免笳鼓人焦笔燋虑借紫径隧九域图狂稚燎灶欐欐留蹛泷夫慢泄马首欲东门插关儿墨阳逆迹盘委诮骂穷谷全称山丁伤毁商岭圣论生疼神异势人十室抬轿子琬象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