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贩卖私盐。封建时代,盐属官营,私卖者犯法。《清史稿·食货志四》:“时盐课惟 广东 、 云南 常缺额……嗣将排商费万餘两入正课,举报殷户以充场埠各长商,而场商貲薄,不能尽数收买,致场多卖私。” 何云祥 《嫂嫂》:“我插了句:‘卖私的还有吗?’……‘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才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
“卖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贩卖私盐(历史经济概念)
这是该词最核心的含义,指封建时代违反官营制度、私自贩售食盐的行为。古代盐业由政府垄断经营,私卖者属违法,如《清史稿》记载广东、云南等地因盐商资金不足导致“场多卖私”的现象。例句中提到的“贩私盐”即与此相关,反映了旧社会底层民众迫于生计的无奈选择。
泄露秘密(成语用法)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或机密。例如描述某人违背保密原则,将私事外传的行为。不过这一用法在文献中较少见,更多见于现代网络词典的释义。
使用建议:
《卖私》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语,表示将个人或他人的隐私信息出卖或泄露给他人,通常与违法、违背道德等负面行为相关。
《卖私》的拆分部首是「卩」和「示」,其中「卩」是一个单独的偏旁,「示」是汉字的通用部首。这个词总共有9画,需要书写9个笔画才能完成。
《卖私》一词来源于古代,最早出现于《仓颉篆说序》。它的繁体字形为「賣私」,形状和简体字类似,但在结构上稍有不同。
古代汉字中的「卖私」在字形上有所差异,它的形态为「賣」和「私」两个单独的字体,没有合并成一个整体的形状。
1. 他不顾道义,出卖朋友的隐私,真是卖私之人。
2. 这家公司被揭露卖私的丑闻,声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卖弄、卖力、卖点、卖萌、卖方、卖笑
泄露、出卖、揭露、公开
保密、隐瞒、守口如瓶、隐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