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叶的意思、通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叶的解释

指某些字改读某音,使谐韵。 刘师培 《文说·和声篇》:“后世韵书既设,通叶亦宽……若 昌黎 之诗,以‘城’叶‘江’, 杜牧 之曲,以‘信’叶‘深’, 姜夔 以‘阴’叶‘云’, 陆游 以‘寄’叶‘水’,或数韵通叶,或四声失调,则又用韵之失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叶是汉语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中的专业术语,指不同韵部的字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押韵的现象。这一概念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一、音韵学定义

在传统韵书体系中,"通叶"指原本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因实际语音相近或历史音变,被允许在诗词创作中互通押韵。例如宋代词韵较诗韵宽松,某些韵部(如支微齐、寒删先等)可合并通叶。清代戈载《词林正韵》系统归纳了宋词用韵规则,将《平水韵》106部合并为19部,明确规定了通叶范围。

二、诗词格律应用

在词曲创作中,通叶表现为:

  1. 平仄通叶:同一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混押,如辛弃疾《西江月》以平声"霄""骄"与仄声"草""好"通叶。
  2. 邻韵通叶:发音相近的韵部互通,如《诗经》中"风"(侵部)与"心"(侵部)、"林"(侵部)通叶,体现上古音系特点。

三、历史音变证据

通叶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演变:


权威参考资料

  1.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80年(第四章"唐宋音系")
  2.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八章"词曲格律与用韵")
  3. 向熹《诗经语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三节"用韵体系")
  4. 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入派三声"音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通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诗词韵律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应用与示例

  1. 古代诗词中的使用:

    • 韩愈曾以“城”叶“江”,杜牧以“信”叶“深”,姜夔以“阴”叶“云”,陆游以“寄”叶“水”。
    • 宋代陆文圭诗句“象鼻巧能通叶柄”中,“通叶”可能暗含谐韵技巧。
  2. 音韵学背景:

    • 后世韵书放宽通叶规则,但若滥用可能导致“四声失调”或用韵错误(如韩愈、杜牧的争议案例)。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闇室裨益惨惕拆字诗焯煇驰驱宠遇倒峡倒用司农印电光朝露底物贰车耳聋眼花方裔富尔贝人戆愚功德水海查嚎呼横阡绘声绘形讲坛交欢絜矩机干纪录片荆刘拜杀景式就根儿陵次鲁殿彔彔曼寿昧私明光殿目的物年糕泥下潜珪女主人屏幅谴笞谦退秋帝碛尾跧局散茶三头政治涩炼上之所好,下必从之双七颂文铁丝网题鴂通幽洞冥屠勦弯蛾煨乾就湿鎓酸歊氛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