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
“马角乌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马角乌头”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字面意思是“乌鸦变白,马头生角”。这一意象源自自然界中不可能发生的现象,用以形容极度荒诞或无法达成的条件。
出自《燕丹子》卷上记载的战国时期故事: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秦王对他无礼,太子丹请求回国。秦王故意刁难,称“除非乌鸦白头、马长出角,才允许你回去”。后用“马角乌头”指代这种违背常理的苛刻条件。
需注意与部分网页中将“马角”和“乌头”误解为两种植物的解释区分开(如)。该成语核心意义始终围绕“不可能实现”,而非表面与实质的对比。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燕丹子》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马角乌头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叫马曲叶乌头,属于乌头科乌头属。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山地或林边,根部和茎叶都含有剧毒。
马角乌头的拆分部首是马,笔画数为3。
马角乌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一些记载,乌头在古代被认为具有神秘的能力,被用来祭祀神灵,有时也被用作草药。而马角则是因为乌头的形状类似于马角而得名。
马角乌头的繁体字为馬角烏頭。
马角乌头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大致上与现代汉字相似。
1. 小心!这里有一株马角乌头,非常危险。
2. 马角乌头的毒性极强,切勿儿戏。
马角乌头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虚词组,如马角乌头汤、马角乌头叶等。
马角乌头的近义词包括毒乌头、乌头草等。
马角乌头的反义词可以是无毒植物,如银杏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