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箕的意思、尾箕的详细解释
尾箕的解释
尾宿和箕宿的并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汉津。” 元 杨维桢 《送谢太守》诗:“曾开天水国,直问尾箕津。” 明 刘基 《二鬼》诗:“礪斧凿,具鑪鎚,取金蓐收,伐材尾箕。”
词语分解
- 尾的解释 尾 ě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量词,指鱼:三尾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头
- 箕的解释 箕 ī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尾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天文与地域指向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古代星宿分野学说切入理解:
一、本义溯源:二十八宿中的星官组合
“尾”与“箕”均为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组成部分:
- 尾宿:属东方苍龙七宿第六宿,由九颗星组成,象征龙尾。《史记·天官书》载:“尾为九子,曰君臣”,其星官排列如钩状,主掌后宫子孙繁衍。
- 箕宿:苍龙七宿之末宿,由四颗星构成簸箕形态。《尔雅·释天》称:“箕斗之间,汉津也”,主风调雨顺,象征农事收成。
二、天文分野:燕地的星象对应
在“星野理论”中,尾箕二宿被划归为燕国(今华北地区)的对应天区:
- 《汉书·天文志》明确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古人认为该区域的人事吉凶可通过尾箕星象变化占卜。
- 唐代《晋书·天文志》进一步阐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燕之分野”,说明尾箕属“析木”次,对应幽州、辽东等燕地疆域。
三、文化衍伸:代指华北的文学意象
因分野关联,“尾箕”渐成燕赵之地的代称:
- 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有“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之句,其注疏常引尾箕分野喻中原正气所钟。
- 明清方志如《畿辅通志》沿用“尾箕之墟”描述直隶(今河北)地理渊源,凸显地域文化认同。
知识扩展:分野体系源自先秦,将星宿与九州疆域对应,尾箕与燕地的绑定体现了“天人感应”哲学。现代天文学中,尾宿位于天蝎座,箕宿属人马座,二者实际相距约33度,但在古天文学视角中被视为相邻星官(参见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古代星图数据库)。
参考资料:
-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尔雅·释天》(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 班固《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房玄龄《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尾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的两个星宿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尾箕”是尾宿和箕宿的合称,属于东方苍龙七宿的最后两宿。二者常被并称,例如《晋书·天文志》记载:“天汉(银河)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汉津。”
二、分释字义
- 尾(wěi):
- 本义: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如尾巴。
- 天文含义:尾宿,对应东方苍龙的尾部,由九颗星组成。
- 箕(jī):
- 本义:扬谷或清除垃圾的器具(簸箕)。
- 天文含义:箕宿,由四颗星组成,形状如簸箕,象征风。
三、相关文化
- 古代文献中,“尾箕”常与天象、地理关联。例如元人杨维桢诗句“直问尾箕津”,即借星宿指代方位。
- 民间传说中,重庆永川的箕山被认为是箕宿的象征,与东方苍龙尾部呼应。
四、注意事项
- 需区分“箕”作为器具与星宿的不同含义,避免混淆。
-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7)内容重复或简略,建议优先参考《晋书》《天文志》等高可信度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二十八宿体系或具体星象,可查阅《中国天文史》等专业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元绷索别嘴昌翔衬钱充任丹陵彫像订譌顶上焚黄伏窜妇家符要匄夺狗宝钩头钩针光落落鳏居趹踶和议合语黄花蒿黄鹄歌翚服胡侃肩靶检式蛟龙戏水解结锥解救酒家军分区雷辕孟贲猛虎行钳釱劁折骑戈器局讫了乳牀涩剌剌扇轿沈眠蓍艾蓍龟实利诗佣殊调顺推太仓稊米贪聚推迹脱颐湾曲响老鲜光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