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簟的意思、冰簟的详细解释
冰簟的解释
凉席。 唐 李商隐 《可叹》诗:“冰簟且眠金鏤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一阵阵悲风凄惋,冰簟与冰肌并彻。堪怜的楚楚冰心,玉骨与玉枕俱寒。怕听的沉沉玉漏。” 清 方文 《寄怀汤季云》诗:“疎帘静捲三山雨,冰簟香分四梦餘。”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簟的解释 簟 à 竹席:竹簟。簟笰(车上的竹席篷)。 竹名:簟竹。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冰簟”是一个汉语词汇,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中,由“冰”和“簟”两字组成:
-
冰(bīng)
指水凝结成的固体,引申为“寒冷、清凉”之意,常用于形容温度低或触感凉爽的事物。
-
簟(diàn)
原指竹席,后泛指编织精美的席子,尤其夏季使用的凉席。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玉簟”即指竹席。
组合含义
“冰簟”字面意为“冰凉的竹席”,多用于描写夏夜或秋日席子的清凉感,常与孤寂、清冷的意境结合。如唐代李商隐《可叹》中“冰簟且眠金镂枕”,或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均通过“冰簟”营造幽静、凄清的氛围。
使用场景
该词属文学化表达,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诗文或仿古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簟(bīng diàn)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词汇,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冰簟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冫(bīng)部,表示水的冰态,右边是簟(diàn)部,表示床席。冰簟共计18画。
来源:冰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簟又叫做竹席,是人们睡觉时用来垫在床上的,冰簟则特指用冰做成的竹席。在古代夏季,人们为了凉爽舒适而创造了冰簟这一独特的床席。
繁体:繁体字《冰簟》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无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字形的款式和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但据我所知,并没有特别的古代写法与冰簟相关联,所以冰簟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应该与现代相同。
例句:冰簟让人感到清凉宜人。
组词:冰凉、冰窖、簟席。
近义词:冰床、凉席。
反义词:火炉、温床。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