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邠诗的意思、邠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邠诗的解释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葆佾陈阶,金瓟在席,戚奏翘舞,籥动《邠》诗。” 李善 注:“《周礼》……仲春击土鼓,歌《豳》诗,以迎暑也。”

(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縟説以繁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邠诗”是《诗经》中“豳风”的别称。因“邠”为“豳”的异体字,《说文解字》载“豳,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从山从豩。豩亦声。邠,美阳亭即豳也”。这一名称源于周代邠地(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的民歌,收录于《诗经·国风》中,包含《七月》《鸱鸮》等七篇作品,主要反映西周时期农耕生活与农事礼仪。

汉代郑玄在《毛诗笺》中指出:“豳者,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迁居焉”,印证了邠诗与周族迁徙发展的密切关联。其核心篇章《七月》以八章八十八句的规模,完整记载了农人一年四季的耕作时序,被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为“天下之至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

现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特别强调:“《豳风》之诗,独言农事,与他风异”,突显其作为现存最古老农事诗的独特地位。这些诗作不仅保存了古代物候历法信息,其“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等细腻描写,更成为后世研究先秦社会形态的重要文学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邠诗”是古代文献中对《诗经·豳风》的别称,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邠诗”指《诗经·国风》中的《豳风》部分。“邠”是“豳”的异体字,二者通用,均为周代古地名(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2. 特指篇章
    狭义上可专指《豳风·七月》一诗。该诗共八章,每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内容描写农事劳作与季节变迁。

二、文化背景

三、现代对应

“邠”今作“彬”,如陕西省彬州市(原邠县)。研究《诗经》时,“邠诗”一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奥密八纮同轨拜璧变色眼镜标季惭悸草塘泥常平盐赤卉簇合存志挫屈殆庶掸人道不相谋瞪眼地方主义顶对涤汔都句对门繁生肺膈掆鼓赓诗隔越闺蜜涵煦红情緑意火轮将然教猱升木集蓼金蝉脱殻酒色眷惠开拔侉比诓吓罍尊恋胊吏员鹿铤鸣钟阁弥远睦婣难训七慌八乱碁癖乞丕丕日道僧家僧靿袜衰莽吮疮泝流所居探询无辈无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