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诗的意思、邠诗的详细解释
邠诗的解释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葆佾陈阶,金瓟在席,戚奏翘舞,籥动《邠》诗。” 李善 注:“《周礼》……仲春击土鼓,歌《豳》诗,以迎暑也。”
(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縟説以繁辞。”
词语分解
- 邠的解释 邠 ī 古同“豳”,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 邠县,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彬县”。 古通“彬”,有文彩:“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网络扩展解释
“邠诗”是古代文献中对《诗经·豳风》的别称,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邠诗”指《诗经·国风》中的《豳风》部分。“邠”是“豳”的异体字,二者通用,均为周代古地名(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
特指篇章
狭义上可专指《豳风·七月》一诗。该诗共八章,每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内容描写农事劳作与季节变迁。
二、文化背景
- 地理关联:豳(邠)为周先祖公刘迁居之地,后成为周文化发祥地之一,《豳风》多反映此地风土民情。
- 文学地位:《七月》因详实记录古代农业生活,被视作早期田园诗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联章以积句”。
三、现代对应
“邠”今作“彬”,如陕西省彬州市(原邠县)。研究《诗经》时,“邠诗”一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邠诗(bīn shī)是指邠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也是邠县的一种地方文化瑰宝。拆分部首:土 又 广。共计4画。邠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是邠县地区民间诗歌发展的产物。由于邠县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们依靠邠诗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丰富生活。邠诗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属于繁体字,现代常采用简化字写法。以下是邠诗的一个例句:“阳春白雪,伴我同行,邂逅佳人,心悦诗堂。”邠诗的组词范例:邠诗学习、邠诗比赛、邠诗创作等。邠诗的近义词可以是邠县民歌、邠乐等。反义词可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