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建櫜的意思、建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建櫜的解释

谓将兵甲收藏于武库。建,通“ 键 ”,锁闭;櫜,用以藏铠甲。《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为建櫜,然后天下知 武王 之不復用兵也。” 郑玄 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兵甲之衣曰櫜。键櫜,言闭藏兵甲也。” 孔颖达 疏:“键,籥牡也;櫜,兵鎧之櫜也。言鎧及兵戈悉櫜韜之,置於武库而键闭之,故云名之曰键櫜也。”一说,建,通“ 鞬 ”,藏弓。鞬櫜,谓收藏弓箭。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建櫜(jiàn gāo)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术语,专指战争结束后将弓箭收纳于箭袋(櫜)中的仪式性动作,象征停止武力、恢复和平。其释义及考据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通“键”,意为封闭、收束。《说文解字》释“建”为“立朝律也”,引申为确立规则秩序,此处指结束军事行动后对武器的规整。

  2. 指古代盛放弓箭的皮袋。《诗经·小雅·彤弓》载“彤弓弨兮,受言櫜之”,郑玄笺注:“櫜,韬也”,即弓箭袋。

建櫜合义:将弓箭收纳入袋,标志战事终结,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二、文献溯源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楚城濮之战后:

“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糜。’既战,大败。及连穀而死。晋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献楚俘于王……建櫜而治。”

——《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杜预注曰:“建櫜,置弓矢而不用也。” 指战后收兵止武,恢复礼治状态。


三、文化象征

“建櫜”承载礼制内涵:

  1. 止戈为武:体现先秦“武德”观,武力以平息战乱为目的,如《司马法》言“杀人安人,战以止战”。
  2. 礼乐重建:收兵仪式与“饮至”(庆功宴)、“策勋”(记功)共同构成周代战后礼制,见于《礼记·王制》。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建櫜”为“收兵息战”,引《左传》为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停战”的核心义,并关联“櫜弓戢戈”等同类词。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考“櫜”字本义为“车上大囊”,后专指弓袋(参见“櫜”字条)。


“建櫜”作为先秦军事礼制用语,浓缩了华夏文明“以战止战”的战争哲学。其释义需依托《左传》等经典文献及杜预注等传统训诂,现代辞书释义均溯源于此。

网络扩展解释

“建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释义主要与军事器械的收藏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建櫜”指将兵器、铠甲等军事装备收纳入武库中保存。其中:

二、经典出处

源自《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为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此句描述周武王灭商后,将兵器封存以示停止战争。

三、历代注解

四、文化意义

“建櫜”不仅指具体收纳行为,更蕴含古代“偃武修文”的政治理念,象征战争结束、天下太平的状态。

五、其他说明

如需更详细考据,可参考《礼记》原文及汉代经学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暗锁剥制背公别具只眼残缺不全车钱吹画壶刺兵大方之家吊问顶礼二坊贩私飞鹰走狗官宪顾养杭庄鹤静鸿云虹栈或是阶址九清就新旧墟锯齿剧渴溃崩类祃敛瘗立方黎弓灵夙之期骂坐眉飞眼笑逆定理贫寒迁延岁月窃议轻粉旗望去天尺五三五成群沈緜设设十客世位收族枢相肃励拓落不羁凸凸囊囊万世不易威临问天买卦诬呵献芹械机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