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露章的意思、露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露章的解释

(1).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汉书·何武传》:“﹝ 何武 ﹞迁 扬州 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唐 权德舆 《太子太傅贞宪赵憬神道碑》:“絜矩以杜奇衺,露章而无吐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 雍正 六年,奉旨,停止科道密奏,各用露章。又奉旨,露章之外,亦准密奏。”

(2).泛指上奏章。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宪宗皇帝 不得已下诛詔。不浹日,露章自 润 曰:‘十月十二日, 錡 就擒,从乱者无遗餘。’”《新唐书·康承训传》:“﹝ 庞勛 ﹞遣伪将屯 柳子 ,屯 丰 ,屯 滕 ,屯 沛 ,屯 萧 ,以张其军,乃露章求节度使。”

(3).用指奏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今人称督抚纠参之本曰露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露章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历史文献与宗教文化两个角度解析:

  1. 公开的文书或奏章

    此义项源于古代政治用语,指未经密封、公开呈递的奏章。《后汉书·李固传》记载“露章上书”,即指将弹劾内容公之于众的文书形式。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政治运作中对透明度的部分需求,常见于汉唐时期的官方记录。

  2. 道教符咒术语

    在道教典籍中,露章特指斋醮仪式中焚化的符咒文书。《云笈七签》卷五十五提及“露章书罪”,指通过焚烧符章向上天呈报罪愆的仪轨,属于道教禳灾祈福的重要仪式载体。

两重含义均以“露”(公开)为核心语义特征,前者聚焦政务公开性,后者强调人神沟通的仪式媒介,共同构成该词在汉语中的独特语义场。

网络扩展解释

“露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公开奏章纠举内容
    指官员在弹劾他人时,先将奏章内容公开,让被弹劾者知晓并服罪。这一做法最早见于《汉书·何武传》,记载何武任扬州刺史时“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清代阮葵生《茶馀客话》也提到雍正时期科道官员“各用露章”。

  2. 泛指上奏章
    唐代元稹在《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中描述宪宗皇帝“露章自润”,即通过奏章上报事件进展。此用法扩展了“露章”的范畴,不限于弹劾,而是泛指一切上奏行为。

  3. 代指奏章本身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提到“督抚纠参之本曰露章”,此处“露章”直接指代奏章这一文书形式。


补充说明
该词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中“公开透明”的治理理念,尤其在弹劾程序中,通过提前公示内容促使被弹劾者主动认罪,减少司法成本。其词义演变从具体行为(公开弹劾)逐渐泛化为一般性上奏,再到指代文书本身,反映了语言的历史适应性。

(参考来源:、4、8等综合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丘白醭柏油路扳本北寺狱贬讥辨证表臣吹噏春典春扈楚囚对泣辞典学黛文达郁敦害峨眉山尔来二松放却犯官酆都城锋犯风雨不测腹婚柧棱耗顿挥毫落纸徽猛慧语忽其菫菜扣尅款款深深钌铞零挑六一诗话笼豢明据明赏不费帓首磨甎作镜溺水盘嵚婆陀清声倾悚启求球事桑阖山迳讪议庶襚思王桃花命特特题糕菟苑魏堤奚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