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蠖的别名。《尔雅·释虫》“蠖,蚇蠖” 清 郝懿行 义疏:“一名步屈, 宋 地曰寻桑也, 吴 人名桑闔,今验步屈小青虫也,在草木叶上悬丝自縋,亦作小茧,化为飞蝶。或在桑上,故有寻桑、桑闔诸名。”
“桑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权威来源和文献记载进行辨析:
一、主要含义(昆虫学释义) 根据、、等文献记载,“桑阖”是尺蠖的别名,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幼虫。该词最早见于《尔雅·释虫》,清代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详细说明:“吴地(今江苏一带)称尺蠖为桑阖,因其常栖息于桑树上,吐丝悬垂并化茧成蝶”。这种幼虫因行动时身体屈伸如丈量动作,故又名“步屈”。
二、争议性引申义(文学象征) 部分网络资料(如)提出“桑阖”可拆解为“桑树闭合”,引申为岁月流逝、生命终结的象征,或形容桑树枝叶繁茂的景象。但此解释缺乏权威古籍支持,可能是现代人对字面的文学化解读。
补充说明:
桑阖,是一个古代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两种植物的名称,即桑树和阖伞。在古代汉语中,桑树和阖伞是常见的生物名词。
桑阖的拆分部首是木(示意桑树)和合(示意阖伞)。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桑阖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秦风·终风》一篇中,后来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它作为植物名称,用来描述桑树和阖伞的形象。
桑閤(传统繁体字)是桑阖的繁体字形式,与简体字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部分笔画上存在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桑阖在古代常常采用“木+沓”和“木+合”两种写法,表示桑树和阖伞的意思。
1. 《诗经》中的句子:“莫邪尔桑,言采其阖。”意思是桑树的果实,你要采摘阖伞。
2. 《荀子·儒效》中的句子:“子曰:‘桀溺丧齐,旧好勿复;桑阖之义,固无逆焉。”意思是孔子说:“桀溺背弃了乐教,你不应该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桑阖的意义是绝对不可违背的。”
桑布(指用桑树的树皮制成的织物)
阖伞(指遮阳、遮雨的伞)
桑榆(指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桑木(指桑树)
伞盖(指伞的顶部)
松木(指松树)
敞开(指没有盖子或遮阳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