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张铣 注:“衡纪,玉衡星也。”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虽 荆州 罢市,衡纪屡迁,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衡纪”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本义
指北斗七星中的“玉衡星”(北斗第五星),也代指整个北斗星。例如:
文化意象
北斗星在古代常被用作天文观测和历法推算的参照,因此“衡纪”在诗文中多与时间、天象相关,带有宇宙规律的象征意义。
个别资料(如)提出“衡纪”可解释为“衡量标准”,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对“衡”(度量)与“纪”(法度)的拆分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在阅读古文时,“衡纪”应优先理解为北斗星相关意象;若现代文本中出现,需根据上下文确认是否属于引申用法。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文选》注疏或唐代天文类文献(参考、2、3)。
《衡纪》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过程,也可以表示对事物的衡量和称量。它是一个动词。
《衡纪》这个词的部首是衣,总共有10个笔画。
《衡纪》一词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的古籍,用以描述当时齐国的衡量和评估事物的方式。
《衡纪》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衡紀」。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衡纪》在古时的写法为「衡記」。
1. 他用《衡纪》来评估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2. 这本书是一部对历史事件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衡纪》。
词组:衡量、衡量尺、衡量标准、衡量方法
近义词:权衡、评估、考量、计量
反义词:轻视、忽视、漫不经心、不加衡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