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骧的意思、龙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骧的解释

(1).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 颜师古 注:“襄,举也。” 唐 杨巨源 《观打球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阅武召百官诣南苑》诗:“龙驤万骑军麾转,鵠立千官拜舞同。”

(2).骏马。 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晋 大将龙骧将军 王濬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龙驤 出峡来!” 王琦 注引《晋书·武帝纪》:“ 咸寧 五年十一月大举伐 吴 ,遣龙驤将军 王濬 、广武将军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寿中军某侯帐词》:“惟愿绩流 燕石 ,名茂 龙驤 。”

(4).指画家 顾恺之 。 唐 温庭筠 《赠李将军》诗:“不学 龙驤 画山水,醉乡无迹似閒云。” 曾益 等注:“《画苑》:‘ 顾愷之 善画山水,仕至龙驤将军,每大醉始命笔,人称奇絶。’”

(5).《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费数十万,装以组绣,饰以金银,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军队。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初捧兵符分虎竹,再衔使命驭龙驤。”

(6).指大船。 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为伐 吴 曾造大船。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驤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 清 赵翼 《大风从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诗:“我来正值游江閧,万斛龙驤莫敢动。”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参阅《晋书·王濬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骧(lóng xiāng) 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本义:龙腾跃昂首之态

指传说中的神龙昂首腾跃、疾驰奔腾的雄姿。《汉语大词典》释为“龙昂首腾跃貌”,突显其矫健威猛的自然意象。此义多见于古代诗文,如《汉书·叙传》云“云起龙骧,化为侯王”,以龙腾之势喻群雄崛起之盛况。

二、引申义:威猛雄壮的气势

由龙的形象引申为形容人、马或军队气概非凡、势不可挡。《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喻指威猛的气概或雄强的声势”。例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龙骧虎视,苞括四海”,即以龙骧喻指恢弘的进取之势。

三、古代官职与名号

作为军事职衔专称,常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晋书·职官志》载,“龙骧将军”为重要武职,位列三品,多授予统率精锐部队的将领。著名将领王濬伐吴时即受此封号,故有“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之典。

四、器物与军事代称

古代大型战船因形制雄伟,亦称“龙骧”。《宋史·兵志》记载南宋水师曾置“龙骧”战舰编队。另在兵器中,“龙骧”亦指雕饰龙纹的弓弩或铠甲,象征威仪,见《唐六典·武库令》。

龙骧一词融合了神话意象、军事文化及典章制度三层内涵,其核心始终围绕“昂扬威势”展开,既是中华龙图腾的精神外化,亦承载古代武德文化的崇高标准。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二十四史相关文献,考据详见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龙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意象与“龙”的威严气势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引申含义

  1. 昂举腾跃的姿态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雄健姿态。
    例:《汉书·叙传下》中“云起龙襄,化为侯王”,比喻豪杰崛起如龙腾云()。

  2. 骏马
    唐代杜牧《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以“龙骧”代指良马()。

  3. 将军名号
    特指晋代“龙骧将军”王濬,后泛指骁勇善战的将领。
    例:李白《永王东巡歌》中“何似龙骧出峡来”即指王濬伐吴之事()。

  4. 大船
    因王濬伐吴时造巨型战船,后世以“龙骧”代指大型船只()。

  5. 英勇军队
    《旧五代史》中“龙骧军”为精锐部队代称()。


三、其他用法


四、常见搭配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室利处鳌图白饭悲伤长仆趁钱驰驿储两道貎俨然谛道氐贱第三者钝闷浮花浪蕊鲠直晷曜过言行走如飞后魏滉滉悔闷忽杪僭夺江色检行胶枣积敝鸡缸积极修辞捐弃刊布狂风恶浪坤极量力而为龙纛杪春摩弄辇送鸟旟畔岸跑龙套飘残欠产乾式卡子情面难却跧仆乳漆沈思熟虑诗商殊方异域舒和邃丽天麻天膜通迵五积六受雾图纤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