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罗裙包土的意思、罗裙包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罗裙包土的解释

民间传说有 赵贞女 (一作 赵真女 )者,夫出不归,会翁姑卒,家贫无力营坟,因亲以罗裙包土为之。后遂为孝女典实。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你学那守三贞 赵真女 ,罗裙包土将那坟塋建。”按, 明 高明 《琵琶记》衍为 赵五娘 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罗裙包土”是一个源自民间传说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孝女的典范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指用丝绸裙子(罗裙)包裹泥土,用于筑坟。这一行为源于赵贞女(或赵真女)的传说。

  2. 典故背景

    • 赵贞女的丈夫外出未归,公婆(翁姑)去世后,她因家贫无力修建坟墓,便亲自用罗裙包土筑坟。
    • 这一故事成为后世孝女的典型,尤其在元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引用,如武汉臣的杂剧《老生儿》和岳伯川的《铁拐李》。
  3. 文化象征
    该成语强调女性在困境中坚守孝道,通过具体行动展现对长辈的深切情感,被视作传统孝文化的象征之一。

应用示例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中,“赵贞女”也写作“赵真女”,属于同一人物的不同记载变体。该典故多见于古典戏曲,现代使用较少,更多作为历史典故被引用。

如果需要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更多例证,提到的元杂剧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罗裙包土》词义及来源

《罗裙包土》是一句形容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表面光鲜亮丽,但内在质量却低劣、粗糙。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故事讲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穿着华丽的绣裙,手提一只装满泥土的包袱。外表奢华却内心贫瘠,她只注重外表而忽视了内在修养和品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罗裙包土》这个词可以拆分成: 罗(绒布) + 裙(常用女性衣物) + 包(盛装容器) + 土(泥土)。

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罗(缺角) - 7画、裙(衣服) - 12画、包(巾) - 5画、土(土字旁) - 3画。

繁体字写法

《罗裙包土》的繁体字写法:羅裙包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文献中,对于《罗裙包土》一词的写法并不一致。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可以有略微变化的字形。其中,罗字可能写作螺,裙字可能写作帬或者裠。

例句

1. 她是一个罗裙包土的女孩,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缺乏真正的素质。

2. 这个房子虽然装修得很豪华,但质量非常差,真可谓是罗裙包土。

组词

1. 罗布:指绒布或者绸缎。

2. 裙装:指女性的常见服装,一般包括上衣和下摆。

3. 土包子:形容人或事物的素质低劣或者品味俗俗。

近义词

1. 外粉内糊:意思与罗裙包土相似,形容外表看似漂亮,内在却不如外表所示。

2. 外强中干:形容外表看似强大或有能力,但内在实际上并不强大。

反义词

1. 内外兼修:形容人或事物的内在和外在都很出色。

2. 内外相应:形容表面的优美与内在的品质相得益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