扞卫的意思、扞卫的详细解释
扞卫的解释
(1).古代军队于夜间设垒壁、伏弓矢并畜犬以防敌袭击的一种防御措施。《国语·晋语八》:“是行也,以藩为军,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 韦昭 注:“候,候望。遮,遮罔。昼则候遮,夜则扞卫。扞卫,谓罗闉、狗附也。张罗闉,去垒五十步而陈,周军之前后左右,彉弩注矢以谁何,谓之罗闉。又二十人为曹辈,去垒三百步,畜犬其中,或视前后,或视左右,谓之狗附。皆昏而设,明而罢。”
(2).防御;保卫。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蒙》:“注斯膏泽,扞卫百毒;防以 江 南,虺不能螫。”《后汉书·冯衍传上》:“缮甲养士,扞卫 并 土。” 唐 韩愈 《马府君行状》:“ 建中 四年, 司徒公 使﹝ 马汇 ﹞将武人子弟才力之士三百人,朝行在,扞卫。”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扞卫 滇 边,防彼勘进。”
词语分解
- 扞的解释 扞 à 同“捍”。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卫的解释 卫 (衛) è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
网络扩展解释
“扞卫”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古代军事防御措施
指军队夜间设置垒壁、埋伏弓箭手并利用犬只警戒的防御手段。例如《国语·晋语八》记载的“罗闉”和“狗附”战术,即在营地周围布置弩箭防线和巡逻犬,以防范敌军夜袭。
-
现代引申义
泛指保护、防御或保卫,强调对重要事物(如主权、尊严、利益等)的维护。例如《后汉书》中“扞卫并土”即指保卫疆土。
二、词源与演变
- 字义解析
“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宿卫”,本义是防护、守卫,如“以卫王宫”(《战国策》)。
- 用法扩展
从具体军事行为逐渐扩展为抽象意义的保护,如汉焦赣《易林》中“扞卫百毒”指抵御危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保护、守卫、防御。
- 反义词:颠覆、破坏、侵犯。
四、应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军事防御,如唐代韩愈记载的“扞卫行在(皇帝驻地)”。
- 现代语境:常见于政治、法律等领域,如“扞卫国家主权”“扞卫正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义演变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国语》《后汉书》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扞卫》这个词是指保护和捍卫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扌和卫。扌是手的意思,卫是防御和保护的意思。它的拼音为hàn wèi。
《扞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在古代,人们使用手臂和手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所以“手”在扞卫一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繁体字的写法来看,《扞卫》一词在繁体字中保持了和简体字一样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扞卫的写法可能比现代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是两个部首的基本形状和意义仍然保持一致。
一些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扞卫》的用法,例如:
1. 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扞卫国家的安全。
2. 每个人都有权利扞卫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3. 忠诚是扞卫友谊的关键。
《扞卫》这个词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新词,例如:
1. 扞卫战:指进行保护和捍卫的战斗或行动。
2. 扞卫者:指致力于保护和捍卫的人。
3. 扞卫工作:指进行保护和捍卫的工作或任务。
与《扞卫》意思相近的词有保卫、守护、捍卫等,它们都指保护和捍卫的行为或态度。
相反的词有侵袭、攻击、摧毁等,它们指对某事物进行破坏和威胁的行为。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