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谢的意思、告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谢的解释

(1).辞职。《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致仕……上又与 江夏王 义恭 詔曰:‘今朝贤无多,且 羊 孟 尚不得告谢, 尚之 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许邪。’”

(2).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故事,初授从官给諫未衣紫者,告谢日面赐金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辛丑,直祕阁、同知礼院 周孟阳 告谢,諭閤门引对於 延和殿 久之。自是数召见,访以时事。”

(3).犹请罪。 宋 范仲淹 《让枢密表》:“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於皇天后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钱处士》:“尔天罚将及,可急告谢自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谢是汉语中兼具行为表述与情感表达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以言辞表达感谢并辞别”,具体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语素分解

“告”本义为陈述、告知,《说文解字》释为“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引申为主动传达信息的行为;“谢”则含致谢、辞别双重含义,如《广雅》注“谢,去也”。二者组合后,形成“以言辞传递谢意并结束会面”的完整动作,常见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如“宾客告谢而去”(《古代礼仪辞典》)。

二、深层语义与历史用例

在古籍中,“告谢”亦隐含礼仪规范与社会关系维护的功能。例如《汉书·张安世传》载“安世惶恐,告谢不敢当”,此处既体现致谢的谦卑态度,又暗含推辞对方厚待的意图。唐宋诗词中则多用于离别场景,如白居易“酒罢无由续,心亲不觉遥。离堂徒宴语,行子倍告谢”(《宴别幼遐》),突显情感表达与行为终结的双重性。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
  2. 张揖《广雅》
  3. 班固《汉书》
  4.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5. 《古代礼仪辞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告谢”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告知并致谢 指正式向他人宣告感谢之意,多用于书面或庄重场合。例如古代臣子向君主谢恩时称“告谢”,或现代某些仪式中公开表达感谢。

  2. 辞别致歉 在古汉语中可表示“告辞并致歉”,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这段中的“告谢”即含有诀别时致歉的意味。

使用注意:

若您有具体语境需要分析,可以提供更多文本内容以便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爱琴文化八陛扳亲辨画幖幖骋强成狱尘腻冲天鹤诞日大千世界达尊吊慰独视反书肥白分镳复回閤閤攻过箴阙佝瞀鼓鑪黑心符化居还駡回声将次奬顺剿绝燋虑劲骨丰肌絶産寇害连篇累牍烈暑里门临干淩霜侯利事六出公柳枝词乱源緑鬓红颜孽臣匏爵炮位破冢书清范钦鸮受命宝黍黏子诵笃笃算历缩微窣窣腾蹋同天顽梗芜劣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