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诸葛亮 。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 隆中 布衣不復见,浮云西北空悠悠。”参见“ 隆中对 ”。
“隆中布衣”是一个汉语成语,特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不仅指代诸葛亮本人,还隐含对隐逸贤才的赞美,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出身平凡却胸怀大略”的形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典》词条或元好问诗作解析。
《隆中布衣》是一个成语,表示在官场上从事平凡工作的人。隆中是指隆中县,而布衣则是指普通百姓所穿的衣服。这个成语形容一个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人,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勇往直前,逐渐取得成功。
《隆中布衣》的部首分别是阝、月、衣,并且总共有11个笔画。
《隆中布衣》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据说,陈胜、吴广两位起义将领在叛乱起义之初,并没有身份地位的人来投靠他们。其中就有一位叫作刘邦的人,他是隆中县的一个平民,穿着布衣上山投奔陈胜、吴广。后来,刘邦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创业者和帝王。因此,陈胜感叹说:“布衣遥望隆中,加之长者,先生有以十万之众矣。”这句话中的“布衣遥望隆中”就被后人引用,并演化为了《隆中布衣》这个成语。
《隆中布衣》的繁体字为《隴中布衣》。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变迁。不过,《隆中布衣》这个成语的字形相对稳定,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他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白领工人,却在公司里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成为了隆中布衣。
- 隆中:指隆中县之意,可组成隆中饭店、隆中人等词语。 - 布衣:意指普通人,可组成布衣之交、素衣青春等词语。
近义词包括穷困潦倒、衣食无忧。
反义词包括富甲一方、富可敌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