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索的意思、干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索的解释

求取,索取。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 杨光远 ,惟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謁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刘子振 ﹞不耻干索州县,稍不如意,立致寒暑。” 宋 叶梦得 《岩下放言·来岁状元赋》:“ 祥符 中, 西蜀 有二举人同砚席,既得举,贫,干索旁郡,乃能办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干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干索”意为求取、索取,通常指通过主动请求或强求的方式获取利益。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以不正当手段谋求财物的行为。

二、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杨光远……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 宋代叶梦得《岩下放言》也有类似记载,说明该词在唐宋时期已用于批评过度索取行为。

三、典型用法

  1. 行为特征:常与“矫饰”“不识忌讳”等贬义描述搭配,如“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
  2. 对象指向:多用于描述向权贵阶层或官府索取,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干索州县”的记载。
  3. 情感色彩:暗含对不知廉耻、贪得无厌行为的批判,如“不耻干索州县”的表述。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释义中提到的“阑干索尽诗”等诗句,实际属于对“干索”的拆分误读,与本文讨论的词汇无关。

建议:如需学术引用,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索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用于撑起或支撑物体的绳索或线条。可以拆分为"干"和"索"两个部分,其中"干"是干枯、没有水分的意思,"索"表示绳索。在汉字中,"干"部的部首是"干",它有4个笔画; "索"部的部首是"糸",它有5个笔画。"干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航海时期,船舶需要使用索具来系泊、牵引和支撑,因此出现了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干索"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干索"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一些常见的例句包括: 1. 他用干索牢牢地拴住了船只。 2. 换一根更结实的干索来替换损坏的绳子。 与"干索"相关的组词有:"缆索"(用于系泊或牵引船舶的钢丝绳)和 "绳索"(用于吊车、攀岩等活动的长绳)。 "干索"的近义词是"绳索",反义词是"湿绳"(有水分的绳子)。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香霸祖备名鼈化冰凘靫宬吵秧子斥臣揣力词缀道德文章对言惇帅蜚动鉜鏂干任高喻故方贵始和畅喉炎晦缺昏定晨省获全活跃跃货真价实简捷恝情谨笃克举口口声声枯心乐奏临命吕渭马齿徒增铭感五内南昌谱表奇观青苍晴飔热际容华润文森复讪刺圣寿沈匿蜃竈是答儿石架寿元托葬徒庸韦鞴无壁乡使鲜果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