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龙凤团茶。 宋徽宗 《<大观茶论>序》:“本朝之兴,岁修 建溪 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婺源 之品亦自此盛。”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品泉》:“然所谓龙团凤饼,皆须碾碎,方可入饮,非惟烦碎弗便,即茶之真味恐亦无存。”参见“ 龙凤团茶 ”。
“龙团凤饼”是中国宋代的一种贡茶,因茶饼表面印有龙、凤纹样而得名,象征皇家尊贵与吉祥。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名称中的“龙”“凤”源自茶饼表面的纹饰图案,而非茶叶形状、产地或模具造型。宋代皇室将龙凤视为权力象征,因此贡茶采用此类纹样突显其尊贵身份。
历史背景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在建安北苑(今福建建瓯)设立御茶园,专为皇室制作龙凤团茶。这类茶饼工艺复杂,需经蒸芽、榨茶、研茶、压模等工序,并饰以龙凤金花,成为宋代点茶法的主流茶品。
文化象征
龙团凤饼不仅是贡茶,更承载文化意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盛赞其“名冠天下”,清代诗词中也多次提及,如乾隆诗句“龙团凤饼真无味”,侧面反映其在文人雅士中的地位。
与现代茶的区别
龙团凤饼属蒸青紧压茶,需研磨后调膏点饮,与现今普洱等后发酵紧压茶在工艺、品饮方式上差异显著。
《龙团凤饼》是一个成语,意指龙虎搏斗的景象,比喻激烈的竞争或争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激烈对抗,类似于龙与凤的交战场面,寓意非常鲜明且生动。
《龙团凤饼》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
龙(部首:龙部,笔画:16画)
团(部首:囗部,笔画:7画)
凤(部首:几部,笔画:8画)
饼(部首:饣部,笔画:8画)
《龙团凤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的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个成语原本用来描述诸葛亮和赵云之间的英勇搏斗场面,后来逐渐扩展为表达激烈竞争或争斗的意思。
繁体字为「龍團鳳餅」。
古代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各个字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古时候写《龙团凤饼》的字形有所变化,如:
龙 (古写为「竜」)
团 (古写为「團」)
凤 (古写为「鳳」)
饼 (古写为「餅」)
他们两个人在这次比赛中展开了一场《龙团凤饼》般的竞争。
与《龙团凤饼》相关的组词有:
*********
激烈竞争
争斗不休
与《龙团凤饼》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龙争虎斗
火并
厮杀
与《龙团凤饼》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和谐共处
和平相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