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书·阮籍传》:“﹝ 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痛哭而返。”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阮籍 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本谓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亦谓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尧峰 僧坦然自京师归,访友于此;不值,有穷途之哭,囊中惟钱十八文耳。”
“穷途之哭”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深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绝境中的悲愤与无奈。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释 指人因面临无路可走的绝境而悲愤痛哭。这里的“穷途”并非指经济贫困,而是指道路的尽头、绝境或困境;“哭”则表达了身处绝境时无法排解的悲愤、绝望与无奈之情。它生动刻画了人在走投无路、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时的巨大精神痛苦。此释义核心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对“穷途之哭”的界定。
二、典故出处与背景 此成语典出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阮籍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记载了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常独自驾车随意漫游,不循常路。当车行至无路可通之处(即“车迹所穷”)时,他便触景生情,放声痛哭,然后折返。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政治黑暗,抱负难伸,内心苦闷。他借酒避世,行为狂放不羁,“穷途之哭”正是他借外在行为宣泄内心对现实极度失望、深感人生困顿无出路的一种极端表现。此行为艺术化地展现了其内心的巨大痛苦和对时代的控诉。
三、引申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穷途之哭”已从其具体行为演变为一个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成语:
四、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穷途之哭”源于阮籍的典故,本义指行至路尽头的悲愤痛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在面临无路可走、前途绝望的困境时,所发出的充满悲愤与无奈的哀伤。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人在理想与现实巨大冲突、身处绝境时的复杂心境,具有强烈的文学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其权威释义主要依据《晋书》的原始记载及《汉语大词典》、《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的解释。
“穷途之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该成语源自《晋书·阮籍传》,记载了魏晋名士阮籍的行为:“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阮籍因不满现实,常独自驾车漫游,行至无路可走时便放声痛哭,以此表达对世道困境的悲愤。
与“穷途末路”“穷途潦倒”等词义相近,但“穷途之哭”更侧重情感宣泄,而非单纯描述处境艰难。
这一成语通过历史典故和文学化表达,深刻传递了人在绝境中的悲怆情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与情感色彩的契合。
白霓半虚空半纸背角边区弊帷不弃钵龙蟾宫赐缓摧折大婚耽延彫云恩深法驰二柳访断芳名凤鸾圜陈互不侵犯条约夹七夹八积粟九大惧思跨鹤苦月狼筋连襟柳带龙胆紫螺江旅树毛雨蒙庄子面包圈明规密语泥色蓬勃霹雳引匹纸庆谒秋伯屈庄热乎乎认账塞贤桑公丧食视财如命十番鼓孀嫠庶孚思遟遂愿统嗣微粒璺拆文思下马冯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