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南史·张畅传》:“此诸盐各有所宜:白盐是 魏 主所食;黑者疗腹胀气懣,细刮取六銖,以酒服之。”
(2).古钱币名。详“ 六銖钱 ”。
(3).指六铢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岑文本》:“﹝ 岑文本 ﹞又问曰:‘比闻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异?’﹝ 上清童子 ﹞对曰:‘尤细者则五銖也。’” 宋 叶适 《和李参政》:“传观弓力异常钧,衣我六銖羞问。” 金 元好问 《隐秀君山水为范庭玉赋》诗:“万壑风烟入座寒,六銖仙帔想驂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廿四桥边载野航,六銖縹緲浣红妆。”
“六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重量单位
六铢为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因此六铢相当于四分之一两。例如《南史·张畅传》中提到“细刮取六銖,以酒服之”,即指用六铢的重量配药。
古钱币名
六铢钱是南朝陈宣帝时期铸造的货币名称,民间曾有“大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谣谚。这类钱币因重量轻小,也常被用于比喻事物微小或价值轻微。
六铢衣的简称
指佛教中天人衣物的重量,象征极轻极薄。例如唐诗中“六銖縹緲浣红妆”形容衣物轻盈如仙境之物。道教文献《博异志》也提到“六銖者天人衣”,与五铢衣形成对比。
补充说明
六铢在不同语境中可衍生比喻义,如形容微小差别(“六铢之错”)、表达超脱凡尘的意境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诗词进一步分析其文化内涵。
《六铢》是一个成语,表示形容人物或事物的清白、廉洁无私。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清廉”、“高尚”。
《六铢》的拆分部首为“钅”和“音”,其中“钅”为“金”的部首,“音”为“铢”的部首。《六铢》共有10笔。
《六铢》的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典故。相传古时候,一个叫桀的暴君不满足仅仅掌握天下,他野心勃勃地想要控制包括鸟兽等在内的万物。于是,他下令钓鱼于河,结果鱼被他钓上来后,都被他剖开,希望能从鱼的内部找到控制天下万物的秘诀。然而,他却发现每条鱼的心脏都是完好无损的,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就在此时,一个名叫仲山甫的智者走了过来,他对桀说:“你见到的这颗心脏叫做‘六铢’,它是一颗清白无私的心。”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形成了对“六铢”这个词的寓意和引申。
繁体中文中,《六铢》的写法为「六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关于《六铢》的字形有所变化。具体写法为「⿰钅⿻丂穴钅穴」。
他为官清正廉明,真是一个六铢之人。
六铢之才、六铢之名、六铢之誉
清廉、高尚、纯洁
贪婪、污秽、邪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