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考的意思、九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考的解释

谓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挺身取命,干兹奥秘。踌躇紫闥,喉舌是执。九考不移,有入无出。” 裴松之 注:“《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则二十七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九考指古代官吏制度中的九年任期考核制度。古代官员任职满三年进行一次小考(“考绩”),三次小考(即九年)称为“九考”,作为全面评估官员政绩、决定升迁或罢黜的重要周期。

例证:

《尚书·舜典》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即三年一考、九年三考,合为“九考”之制。

二、制度溯源

此制源于先秦官僚考核体系,后为历代王朝沿用。汉代确立“考课”制,唐代完善为“四善二十七最”标准,均以九年为全面评估周期,体现古代吏治的长期监督机制。

三、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九考”已罕用,但保留于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中,引申为对事物长期、多次的考察验证。

例:

“历经九考,方见真章”——强调反复检验的重要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1卷,第137页 “九考”词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考课制度”章节详述九年考核沿革。
  3. 《尚书译注》(李民注,中华书局,2012年)对“三考黜陟”的制度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九考”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特定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九考”指二十七年。古代官吏每三年进行一次考绩(即“一考”),因此九次考核(九考)即 $3 times 9 = 27$ 年。这一计算方式源自《尚书》记载的“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制度,即通过三次考核(九年)决定官员升降。

2.文献出处

该词见于《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九考不移,有入无出。”裴松之注引《尚书》进一步解释:“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九考则二十七年。”。此句描述郤正长期任职未变动,体现其职位稳固性。

3.制度背景

4.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仅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多用于形容古代官员长期任职或制度运作的稳定性。

“九考”是古代官僚制度的时间计量单位,兼具数学计算(3×9)与制度文化内涵,需结合《尚书》《三国志》等文献理解其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安覆抱璞焙炙不日餐霞饮液长洲车鎋吃屁怆慌雏鬘出牙耽话单陋电鞭惦挂涤地无类帝国法花放刁撒泼放废放効烦嫌高燎各有所好国典顾詹鹤心加膳惊流菫斟九枝灯倦厌镴焊阆风岑林箊雒书梦奠平活愆悬齐衡晴朝情愫趋操柔愞赏得商葩折乏省修奢逸硕言熟套搜漱宿分碎玉零玑素誉通廊徒手相沿小日子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