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言的意思、硕言的详细解释
硕言的解释
大言,虚夸的话。《诗·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郑玄 笺:“硕,大也。大言者,言不顾其行,徒从口出,非由心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
词语分解
- 硕的解释 硕 (碩) ò 〔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硕 (碩) í 古同“石”,形容坚固。 笔画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专业解析
硕言(shuò yá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夸大不实之言或虚浮的言论。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巧言》中的名句:“蛇蛇硕言,出自口矣。”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毛诗笺》中注解:“硕,大也。大言者,言不顾其行,徒从口出,非由心也。” 可见其本义强调言语的浮夸与虚伪性。
从词义演变看,“硕言”在历代文献中均含贬义:
- 本义溯源:汉代王充《论衡·艺增》批判“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正是对“硕言”现象的批判。
- 语义延伸: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硕”为“头大”,引申指“凡大之称”,故“硕言”即脱离实际的夸大之辞。现代《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大话,虚夸的话”,并举《后汉书·崔骃传》“昔夸父殉道,追日沉虞”为例,说明其与“夸诞”语义相通。
需注意的是,该词属文言雅言范畴,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思想史的学术语境。其文化价值在于承载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对“言过其实”的批判精神,如《论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知行观,亦与“硕言”的语义内涵形成互文。
主要参考来源:
- 郑玄《毛诗笺》(《十三经注疏》本)
- 王充《论衡·艺增篇》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硕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大言或虚夸的话,通常指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硕言”由“硕”(大)和“言”(话语)组成,字面意为“大的言辞”,实际指浮夸、不实的言论。这类话语往往缺乏实际依据,仅停留在口头表达而非发自内心。
2.古典出处
- 《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郑玄注解称:“硕,大也。大言者,言不顾其行,徒从口出,非由心也。” 这里强调“硕言”是言行不一的虚夸之辞。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 指出虚伪之人常以华丽的言辞和姿态掩饰内在的背离。
3.用法与引申
- 语言特点:多用于形容言辞浮夸、缺乏实质内容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 现代关联:在当代语境中,可类比“空话”“大话”等概念,常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承诺或宣传。
4.其他相关
- 姓名学中的含义:部分资料提到“硕言”作为名字时,寓意“通才硕学、嘉言懿行”,但需注意这与原词义无直接关联,更多是组合字义的引申。
“硕言”一词承载了古代对言行不一的批判,现代使用时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贬义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阿赖耶菴舍扮故事板槛裁军踩窝子赤卫军二京赋翻肠倒肚放弃繁聚繁囿纷纷嘎调逛悠寒民函心好畤侯回阡卉犬界破激合惊帆居蓄寇勷诓诱猎鹰聆取密畤募俞孽孙恧恧前男虔竦铅子起霸起差切中青莲界卿卿琼爵麴车失悔视如珍宝孀雌赎放私茶死到临头田鼠停电童科土周危羸温惠沃实五恶无遗仙裾销屈淅零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