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纠劾的意思、纠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纠劾的解释

亦作“糺劾”。举发弹劾。《晋书·周处传》:“凡所纠劾,不避宠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糺劾之。”《宋书·刘康祖传》:“前后屡被纠劾, 太祖 以勋臣子,每原贷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违是令者,执政官委御史臺弹奏,尚书已下,听长官糺劾以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纠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纠劾”指举发弹劾,即对官员的过失或罪行进行检举揭发。该词由“纠”(纠正、督察)和“劾”(揭发罪状)组合而成,强调通过监察手段揭露问题。

二、字形与结构

三、历史用法

古代文献中,“纠劾”多用于描述监察官员的职责:

  1. 《晋书·周处传》提到“凡所纠劾,不避宠戚”,强调不畏权贵。
  2. 《颜氏家训》记载“尚书郎乘马,则糺劾之”,反映对官员行为的严格监督。
  3.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和珅权势鼎盛时“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凸显其政治敏感性。

四、应用示例

五、总结

“纠劾”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核心职能,体现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其词义融合了“纠正错误”与“检举罪责”,常见于史书和典章制度文献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晋书》《宋书》等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纠劾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职位进行指控、弹劾。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纟(纠部),表示与纺织相关的事物;右边是皿(敝部),表示与瓦器相关的事物。这个词共有15个笔画。 纠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例如,纠字的旧体字是䌫,由丝字旁和火字旁组成。 以下是纠劾一词的例句: 1. 我们决定对那个官员进行纠劾。 2. 他被纠劾后,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其他与纠劾相关的词汇包括: 组词:纠正、纠纷、劾查 近义词:指责、控告、指控 反义词:表扬、赞扬、称赞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迢迢绷席表台吡唎壁蝨不念旧恶朝次车户传奉官杵触错磨大漠单峰驼电压表都波渎汙放官馆阁气龟精鼓子词皇皇货色尖头奴謇正蛟炉饥饿金豆机势麂鞾考劾空名告空响恇惶疁田留攒蔍苴路室秘固囔鼻廿四史盘虵颦呻千帆谴问契箭轻重倒置扇面守胜庶女叫天孰谁肆师蒜泥苕苕同欲颓基忘形朋峞巍无声乐下笔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