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觐的意思、拜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觐的解释

朝见君主或拜见长者。《晋书·温峤传》:“公自还輦轂,入辅朝政,闕拜覲之礼,简人臣之仪,不达圣心者莫不於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四郎》:“向居 王屋山 下洞,今将往 峨嵋山 ,知叔到此,故候拜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觐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拜”和“觐”二字组成,具有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指臣下或地位较低者以庄重的礼节谒见君主、尊长或地位显赫者,强调谒见行为的正式性与尊崇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拜(bài)

    本义为表示敬意的礼节动作,如拱手弯腰或下跪叩头。《说文解字》释为“首至地也”,引申为恭敬地行礼、谒见或接受职务。

  2. 觐(jìn)

    特指臣子朝见君主。《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秋见曰觐。”后泛指下级对上级、卑者对尊者的正式谒见。


二、词义解析


三、典籍例证

  1.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诸侯王、列侯各遣子入侍,以明藩辅之节;四方贡献,皆达京师,以彰拜觐之礼。”

    此处指诸侯派遣子弟朝见天子,履行臣属礼制。

  2. 《礼记·曲礼下》: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曰觐。”

    明确“觐”为诸侯朝见天子的特定仪式,与“朝”并列。


四、使用注意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拜觐”词条释义及古籍引文。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拜”“觐”二字的形音义考释。
  3. 《周礼正义》(孙诒让):古代朝觐礼制的系统阐释。
  4.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中华书局):礼仪类词汇的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拜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ài jì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朝见君主或拜见长辈、尊长,表达尊敬与礼节。古代多用于臣子面见君主,后也延伸至对长者的探望,如《晋书·温峤传》中提到的“阙拜觐之礼”即指此意。

二、词语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政治场合:臣子对君主的正式朝见(如“入辅朝政,阙拜觐之礼”)。
  2. 社交礼仪: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礼节性拜访(如唐代《集异记》中“候拜觐”的记载)。

四、历史出处

五、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强调对传统礼节的遵循。例如描述参拜寺庙高僧或重要仪式中的尊长会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晋书》或《集异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眉待眼拜恳臂缠常骊触蹈蹴瓶伎大锣大鼓丹丘倒宅得要滴滴邓邓诋伤东望西观驮装娥魄乏角儿放效发棹分片粪土臣负犯感恨鼓刀屠者雇农侯度汇齐僭先积靡井络谨敏济贫院拘谨馈赐来复线梁栈螺栓帽买好缦裆袴渺不足道目翳飘风暴雨前书嬛薄劬瘠任凭认影迷头三真涉浅十二金牌时移势迁顺风素波遂迷不寤唐碧盌唇瑕恶项珠鲜藻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