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糯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水稻》:“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米,俗云‘乱米’,非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田水声过吾师丈人》:“ 渊明 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参见“ 糯稻 ”。
秫稻是水稻的一个特殊变种,其核心特征为黏性较强的米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秫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稻(Oryza sativa)的黏性变种。与普通稻米相比,其米粒含有更高支链淀粉,煮熟后呈现明显黏性,即现代所称的糯米,在古代文献中也被称为「乱米」。
2. 历史文献佐证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明确记载:「秫稻米,一名糯米」,纠正了当时「乱米」的民间误称,说明早在6世纪已对其有准确定义。
3. 主要用途
• 酿酒原料:因淀粉结构特殊,成为传统烧酒酿造的核心材料
• 节庆食品:用于制作粽子、年糕等黏性糕点
• 药用辅料:中医常用其配伍药膳增强滋补效果
4. 名称演变 现代农学分类中,「秫稻」已逐渐被「糯稻」取代,但在历史文献、方言及特定产区(如北方部分地区)仍保留此称谓。需注意与旱稻、籼稻等非黏性品种区分。
秫稻(lú dào)是指一种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秫属。它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谷物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秫稻的拆分部首是禾字旁,它由禾字旁和夅组合而成,总共有14个笔画。
秫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秫》篇。 秫稻是中国古代农民主要种植和食用的粮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秫稻的繁体字为稷稻。
在古时候,秫稻的写法为禾字旁,下面加一个艾字旁,再加上上半个稻字旁。这个变体写法较少使用,常见的写法是现代汉字的形式。
1. 春耕时节,农民开始种植秫稻。
2. 秫稻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秫谷、稻田、秫糠、稻米、秫食、稻秧、秫秆等
稻、粳、黍、糯等
麦、豆、薯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