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隱 《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選丞,仍見 譙元 之入;章臺辟掾,方喜 趙嘉 之來。”
(2).大理寺的别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宮室·貢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棘署”是一個古代官署機構的名稱,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記載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太常寺
唐代李商隱在《為濮陽公祭太常崔丞文》中提到“棘署選丞”,這裡的“棘署”即代指太常寺。太常寺是古代掌管禮樂、祭祀等事務的重要機構。
大理寺的别稱
清代厲荃在《事物異名錄》中明确記載:“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大理寺為古代司法機構,負責案件審理和刑獄事務。明代孔貞運的《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中“鸾捷棘署”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機構職能或曆史演變,可參考《事物異名錄》等古籍或唐代李商隱相關作品。
棘署是一個漢字詞語,通過組合"棘"和"署"兩個字形成。意指人們為了争取自己的權益或理念,在某一地點或場合進行的抗議、示威或集會。它代表了人們對不公正或不滿足的态度和行動。
"棘"字的部首是木,它是一種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義。"署"字的部首是罒,它代表了紙或者書寫相關的含義。"棘"字由8個筆畫組成,而"署"字由10個筆畫組成。
棘署這個詞的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而現代簡體字具有相應的簡化形式。在繁體字中,"棘"字的形狀保持不變,而"署"字的形狀更加複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棘"字的下面有一個"物"字形狀的部分,表示與物品相關的意義。而"署"字則由兩個"罒"組成,上面的罒表示紙張或刻寫的意思,下面的罒則表示文字或者書寫的動作。
1. 這次棘署活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人參加,以表達對社會不公的關注。
2. 他們帶着标語牌參與了棘署,呼籲政府關注環境保護問題。
棘木、棘門、籤署、署名、署長、署理
近義詞:示威、抗議、集會
反義詞:和諧、合作、協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