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锞子。银锭,俗名元宝。 元 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曲:“待嫁人时要财定囫圇课。”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那 单徠 正昏睡,囫圇课你拿只。”
“囫囵课”是元代文献中出现的特定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该词指代完整的银锭,俗称为元宝。其中:
文学用例
元代戏曲中常见此词:
历史背景
元代银锭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囫囵课”体现了当时货币形态和经济交易习惯。该词现已罕用,仅见于古籍(、)。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引用或词源考证,可查阅汉典等古籍数据库。
囫囵课是指连篇累牍、毫无章法的读书、学习的意思。囫囵课这个词来源于《诗经·小雅·常棣》中的一句,“诵彼囫囵,言加其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读书吟诵,将单篇杂章汇集在一起。” 因此,“囫囵课”就成了形容读书不注重章法,毫无选择的意思。
囫: 囗、口;笔画数:7
囵: 囗、人;笔画数:9
课: 讠、果;笔画数:11
囫: 恗
囵: 圓
课: 課
囫: 合口胡
囵: 合豚口
课: 言果果
他的学习方式就像囫囵课一样,读了很多书,但却没有真正掌握任何一门知识。
囫囵无际、囫囵吞枣
零散学习、混乱学习
有章法的学习、系统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