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稽山的意思、稽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稽山的解释

会稽山 的省称。《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闻道 稽山 去,偏宜 谢客 才。” 宋 陆游 《沉园》诗之二:“此身行作 稽山 土,犹弔遗踪一泫然。”参见“ 会2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稽山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一座历史名山,全称“会稽山”,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名称源于古代地理概念,“稽”字本义为停留、考核,《说文解字》释“稽,留止也”,引申为考核验证之意;“山”即指自然形成的高耸地貌。《越绝书》记载“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表明大禹曾在此山会盟诸侯,故得名“会稽”(即稽核功绩之意),后世简称为“稽山”。

稽山在历史上具有三重核心内涵:

  1. 地理标识:主峰海拔700余米,是浙东丘陵的组成部分,《水经注》称其“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玦石”;
  2. 文化象征:作为大禹陵寝所在地,承载祭祀、治水等华夏集体记忆,《史记》载“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3. 行政区划沿革:南朝曾设会稽郡,唐代改越州,均以山名为地域命名依据。现代考古在绍兴会稽山北麓发现的西施山遗址,进一步佐证其与越国文化的深层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稽山”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基本含义、历史渊源、文化意象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稽山”是会稽山的省称。会稽山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因大禹治水时在此会诸侯、计功行赏而得名。其字面含义为地理名称,不具备比喻义,但部分语境下可能被引申为“高山”的象征。

二、历史渊源

  1. 文献记载

    • 《晋书·隐逸传》提到夏统“先公惟寓稽山”,表明晋代已有此用法。
    • 唐代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句“闻道稽山去”,宋代陆游《沈园》诗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均以“稽山”指代会稽山()。
  2. 地理意义
    会稽山与绍兴古城相映,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存大禹陵、百鸟乐园等历史遗迹。

三、文化意象

作为江南名山,“稽山”在诗词中常与隐逸文化、历史怀旧相关联。例如陆游用“稽山土”暗喻生命归宿,体现对故地的深沉情感()。


提示:若需了解会稽山的具体景点或相关典故,可参考绍兴地方志或《越绝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熬油费火搬口暴犯步打球层隅怅惜朝昼车驾楚腰卫鬓恫胁放像机梵钟飞龟缝紩干兰干奴广张瓜农咳婴黄符环辙彗齐活结头蹇滻嘉膳掎角之势敬老爱幼集群酒殽开关溃奔狼扈陵兵零蛋零头露原形缕缕末技炮釺绮绘嘁嘁求瑕岐邑拳跽饶侈宂下散花人扫堂腿馺娑省府适可室如县罄淑士条刺贴征旺健无楗於菟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