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唇。多形容女子嘴唇。 唐 秦韬玉 《吹笙歌》:“檀脣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宋 秦观 《南歌子》词之三:“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重点檀脣臙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
“檀唇”是古代文学中形容女子红唇的词汇,常见于诗词等作品,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红润的嘴唇,多用于描绘女子唇色。其中“檀”指檀木的暗红色调,引申为红润色泽;“唇”即嘴唇。
文学用法
词语结构
属偏正结构,“檀”修饰“唇”,强调颜色特征,类似用法还有“檀口”(红唇小口)、“檀腮”(红润面颊)等。
延伸知识
古代女子以胭脂点唇的习俗称为“点檀”,色彩类似檀木的深红,故得此名。这种妆容在唐宋诗词中尤为常见。
注:以上释义综合了多个权威词典及文学作品用例,具体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檀唇(tán chún)是一个形容女性嘴唇色泽的词语。檀指的是檀木,唇指的是嘴唇。檀木的颜色多为红色,因此檀唇形容女性嘴唇红润有光泽。
檀唇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口(kǒu)。檀的笔画数为8画,唇的笔画数为5画。
檀唇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将女性嘴唇形容为檀唇是一种美好的赞美。檀木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珍贵的材料,因此与女性嘴唇的美丽相联系,形成了这个词语。
檀唇的繁体字为檀唇。
在古代,檀唇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即檀唇。
她有一双红润如檀木般的檀唇,给人一种魅力十足的感觉。
檀木、唇红齿白。
红唇、朱唇。
苍白、干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