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mpress]∶皇帝的正妻
(2) [emperor]∶上古指君主
(1).大君。谓天子。《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 蔡沉 集传:“皇,大;后,君也。”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雌雄节》:“皇后屯磿(歷)吉凶之常,以辩(辨)雌雄之节,乃分祸福之乡(嚮)。”
(2).皇帝的正妻。《史记·孝文本纪》:“三月,有司请立皇后。 薄太后 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帝嫡妃曰皇后。”《宋史·仁宗纪二》:“﹝ 景祐 元年﹞十一月己丑,册立 曹氏 为皇后。”《隋唐演义》第六八回:“ 太宗 与皇后各自一案坐了, 徐惠妃 坐在皇后旁边。”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九:“寄言来日聋皇后,胜却 徐妃 半面粧。”
“皇后”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皇帝的正妻
皇后是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正妻,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性,通常负责管理内廷事务。这一含义在多个权威词典中被明确界定(、、)。
上古时期的特殊含义
在先秦文献中,“后”曾指代君主或部落首领,如《尚书》中“皇后凭玉几”的“皇后”即指天子(、)。夏朝君主“夏启”也被称为“夏后启”,可见“后”早期与“君”同义。
从“君主”到“帝王配偶”
与“後”字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后”与“後”已合并,但古文中“后”仅指君主或帝王配偶,“後”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后来”()。
皇后不仅是身份象征,还承担政治联姻、子嗣继承等职能。例如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等,均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皇后的职责或案例,可参考历史类文献或词典来源。
意思:指皇帝的妻子,女皇帝。
拆分部首和笔画:皇(部首:白字旁,4画)后(部首:⺍字头,6画)共10画。
来源:“皇后”一词源于古代的奴儿哈制度,是指奴儿哈的妻子,而奴儿哈是中国古代诸侯国的妃嫔制度。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皇后逐渐成为皇帝的妻子的统称。
繁体:皇后(繁体字写法与简体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对于“皇后”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典籍中写作“黄后”、“篁后”、“晃后”、“慌后”等,这些写法是因为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帝王时期对于“皇后”的称呼方式也略有不同。
例句:
组词:皇后妃、贵妃皇后、皇后宫、皇后殿
近义词:后妃、妃嫔、王后
反义词:女奴、宫女、婢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