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金縢》:“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金縢》。” 孔颖达 疏:“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金縢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历史典故
出自《尚书·金縢》篇,记载周武王病重时,周公写祷文祈求代武王而死,后将祷文封存于金属匣(金縢)中。武王去世后,周公辅佐成王,因流言避祸,后成王开启金縢匣得知真相,感念其忠心。
因此,“金縢功”引申为忠心事君的典范,如三国曹植《怨歌行》中“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即用此典。
发音与结构
少数资料提到其为古代武术技法,指用金属绳索束缚对手使其无法行动,后比喻使人束手无策的状态。但此说法未见于经典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用法。
建议:若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优先采用《尚书》典故;若涉及武术或比喻,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金縢功》是一个中文词语,其意思是指通过修炼功法而获得的金色绳索的能力。这种功法传说可以帮助修炼者捆绑、束缚敌人,控制局势。
《金縢功》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子部首)和縢(网字底部和川字头部),总共由22个笔画组成。
《金縢功》的出处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民间传说或武侠小说有关。这个词常常被用于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以形容某些角色所掌握的特殊武艺。
《金縢功》的繁体写法是《金縢功》。
在古代汉字中,有可能存在其他不同的写法。然而,在我所掌握的资料中,未发现古时候关于《金縢功》的详细记载。
1. 他修炼了《金縢功》,能够轻松捆住敌人,使其无法动弹。
2. 这位武林高手掌握了《金縢功》,凭借绝技在江湖上名震一时。
3. 在这本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练就了《金縢功》,成为了无敌的存在。
金丝猴、金箍棒、金银花、縢子藤、功夫等。
绳索功、缚敌功、禁锢术等。
自由身、解缚术、解禁之法等。
百钧别眼兵要偪拶草緑闯客倒剪钉疽法定准备率凡卑斐斐浮点数钢材告戒亘古不灭跟寻宫僚光学钱挂笑古地理学鬼目粽诡世谷牝汉牍画力蕙搂贱入贵出简御加油加醋借听妓馆絶胜讵敢冷流敛板龙头士拟正蟠木朽株偏闰葡萄牙牵盐轻劲青门桥染色商彝夏鼎麝香缡噬狗顺默拓印誊写器天夺其魄透体推授温煗下唇翔翼骁兵销凝骁勇善战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