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聲玉振的意思、金聲玉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聲玉振的解釋

(1).謂以鐘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授曲》:“絲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獨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齊鳴,天人合一,亦金聲玉振之遺意也。”

(2).比喻聲名昭著遠揚。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玉振。” 唐 李德裕 《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政建中和,金聲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金聲玉振,天理無不暢之機。”

(3).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書詩後》:“詩就金聲玉振,書成蠆尾銀鈎。”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此詩家四關。” 老舍 《趙子曰》第一:“不用說對朋友們虛恭有禮,就是對仆役們也輕易不說一個髒字;除了有時候茶泡的太淡,酒熱的過火,才金聲玉振的贊美仆役們幾聲:‘混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聲玉振”是漢語成語,源自《孟子·萬章下》中對孔子的贊頌:“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其字面含義為“以鐘(金)發聲起音,以磬(玉)收韻終章”,象征古代禮樂儀式的完整和諧,後引申為對思想體系或文化成就的總結性概括。

從詞義結構分析:

  1. 本義:指禮樂演奏中鐘聲起調、玉磬收尾的完整流程,體現儒家對禮樂秩序與精神内涵的重視。
  2. 引申義:比喻學問淵博、德行高尚之人融貫衆家之長,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注:“猶作樂者集衆音之小成而為一大成也”,強調集大成的思想境界(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孟子譯注》)。

現代使用中,該成語多用于褒揚學術體系或藝術創作的集大成特質,例如:“王國維《人間詞話》金聲玉振,融合中西美學理論”(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金聲玉振”是一個源自《孟子》的成語,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析:

一、出處與本源

  1. 典籍來源
    出自《孟子·萬章下》,原文為“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指鐘(金屬樂器)的起始音,象征秩序開端;“玉振”指磬(玉石樂器)的收尾音,象征完美終結,比喻奏樂從始至終的完整過程。

  2. 原始含義
    古代奏樂以鐘聲起調,以磬聲收韻,代表禮儀的嚴謹與藝術表達的完整性。

二、基本含義與引申

  1. 音韻層面
    形容聲音高亢悅耳、和諧優美,常用于贊美音樂或朗誦的感染力。

  2. 學識與德行層面
    比喻人學識淵博、才德兼備,如孟子以“金聲玉振”贊頌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

三、象征意義

四、應用場景

  1. 文學藝術:用于描述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感(例:“詩就金聲玉振,書成蠆尾銀鈎”)。
  2. 人物評價:贊譽德才兼備者,如“政建中和,金聲玉振”。
  3. 禮儀文化:象征傳統禮樂制度的嚴謹性。

附:近義詞與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

邊府不取蒼頭漕費操剌嘗鮮承悅處變出言無狀刺癢村纣戴帻玚珌杜漸除微敦碻芬蒀鬼搗裹蒸還省航徽酣酣號碼謞激和怿鲎帆花綠頭禍稔惡積戒規金雞獎痾疻領答令尹林蘭亂梯沒用面臨綿邈密圖謬政暮爨朝舂譜演牽埭孅人青社窮鼠齧貍求解七嘴八張三棘六異深瞑赦事誅意飾罵爽悟隨丁唆說談吻投石問路瓦室偉器詳濟寫念